□ 張思成
發展就像搭乘列車,須得天時地利人和,方不誤飛馳而過的列車。我市脫貧攻堅工作也是如此,要搭上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時代列車,就須鑄好“火車頭”,做強“動車組”,培優“車把式”, 讓全市整縣脫貧摘帽任務如期完成。
安康身處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盡管近幾年發展態勢強勁、經濟增速領跑全省,但發展不足、底子薄弱、動力不濟仍是我們最大的市情和瓶頸,尤其是農村貧困面大且貧困程度深,這給如期完成全市整縣脫貧摘帽任務帶來更大的壓力。如果說過去我們輸在“起跑線”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那么今天我們在這樣一個發展態勢下再輸在“拐彎處”那是斷不可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脫貧攻堅就是安康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民生、最大的黨建、最大的作風建設。我們只有以“黨建+”系統思維為統攬,才能在步入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以“紅色引擎”驅動“致富列車”。
驅動“致富列車”,必須鑄好“火車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火車頭是列車的核心,要實現列車按時準點抵達目的地,方向性、牽引性十分重要。只有方向準確、牽引力足,火車才能跑得正、跑得快、跑得穩。村級黨支部就是安康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火車頭”。當前我市村級黨支部總體是不錯的,但是還有少數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差,學習能力、大局意識、心智模式、開拓精神、群眾觀點、擔當作風等不適應鄉村振興的需要,尤其在脫貧攻堅戰進入爬坡沖刺階段,如果不加以改進,只會拖全市整縣脫貧摘帽的后腿,必須痛下決心,以雷霆萬鈞之力,猛藥治疴。當下,要突出思想引領和群眾工作,把問題導向和目標所向結合起來,在抓班子、帶隊伍、促發展和正民風上下功夫,用“黨建+”系統思維為“火車頭”聚力定向,奠定脫貧攻堅理想、現實之基。
驅動“致富列車”,必須做強“動車組”。動車組是速度的象征,是機車發動機主動力與車廂附動力的有機協調組合,是列車動力合成與分解機能的保障設置。在脫貧攻堅進程中,村“兩委”班子、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黨員干部結對幫扶“四支力量”就是“致富列車”的“動車組”。眼下就是要解決好“動車組”的統籌、綜合、協調問題,把黨性原則和團結協作結合起來,用心用力扶產業、扶人心、扶志氣,把各項惠民政策用足用活,將黨和國家、社會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確保充分借助外力釋放動能的同時,注重自我造血,激發內生動力,實現軟硬件結合、內外因結合、志智雙扶結合,讓“致富列車”動力滿滿、勇往直前。
驅動“致富列車”,必須培優“車把式”。在設備和技術面前,人是核心因素。“車把式”是脫貧攻堅崗位最關鍵人物,起著定海神針的作用,他們是鄉村振興的紅色基因,他們是脫貧攻堅的鮮活血液。安康的脫貧攻堅,離不開示范引領,離不開典型推動。時間表和路線圖既定,我們要把自覺學習和增強能力本領結合起來,從理論素養和實踐鍛煉兩個層面上培優“車把式”。要注重培植他們健康優質成長的土壤,鼓勵既爭當“旗手”也甘當“推手”。“旗手”是黨建、產業、民生、民風等方面工作的方向、標桿、先鋒,“推手”是脫貧攻堅中的助力器、發動機、螺旋槳。要從制度設計、鼓勵激勵、目標考核、后勤保障等角度和層面,為“車把式”提供向上成長的陽光、空氣和雨露,讓他們一展身手、領跑發展。
干群一心,其利斷金;同心一聲,其嗅如蘭。全市整縣脫貧摘帽任務在即,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黨建+”系統思維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讓紅色旗幟引領綠色發展,用紅色引擎驅動“致富列車”,立下愚公志,打贏攻堅戰,在推動安康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征程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