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玉淵
高等院校是啟承思想觀念、孕育知識技術、匯集人才智庫的策源地,是夯實城市根基、煥發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味的新高地。高校主動融入服務地方發展大局、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準確把握教育發展規律的必然要求,是發展國家特色教育、凝練學校優勢學科的必由之路。高校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主動擔當,奮力書寫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新篇章。
明確功能定位,優化專業設置。服務地方發展是高校重要職能之一,這在現代大學辦學歷程中尤其是歐美大學發展歷程中,更為凸顯;美國圍繞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建立的“波士頓-劍橋科學中心”,圍繞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建立的“紐約-新澤西科學工業中心”,等等,極大地推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高校由過去培養人才間接服務地方發展轉變為高校充分發揮才智優勢通過產學研用一體化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這是現代高校功能定位升級轉換的必有之義,更表明高校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質言之,高校要立足國家發展大局,準確把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明確功能定位,凝練學科特色,優化專業設置,完善人才培養體制機制,高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盤活才智資源,主動擔當作為。高校自身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命運與共體,二者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高校轉型發展、內涵式發展離不開地方的大力支持,相反的,地方發展需要高校才智、科研、智庫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撐。坐落于秦巴明珠安康市的省屬院校——安康學院,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地方產業發展需求,通過調整專業設置和學科方向,凝練形成了以茶葉、魔芋、生豬養殖、富硒食品為特色的秦巴現代農業學科方向,以師范為特色的教師教育學科方向,以陜南民間文化為特色的人文社會學科方向,以陜南生態經濟、生態旅游、漢江水資源為特色的秦巴資源保護利用學科方向。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形成農林食品、醫藥康養、教師教育等6個專業集群,有盤活才智資源,更贏得地方和社會的認可,為自身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暢通聯動機制,推動成果轉化。以往,省屬高校因隸屬關系和業務范圍而與地方政府關系疏遠,障礙了高校服務地方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新形勢下,要進一步暢通高校和地方聯動創新、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建立常態化和制度化溝通的橋梁和通道,徹底解決“隸屬問題”和“協同發展”“兩張皮”的問題,堅持主動服務和靠前服務相結合,推動高校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邊緣走向社會發展中心,真正讓高校“思想智庫”“人才高地”“科研重地”“知識天地”等標簽和定位,發揮更大效能。要堅持市場化思維,統籌科研成果和市場轉化,高水平部署貫通“人才鏈、創新鏈、資金鏈、成果鏈、市場鏈、價值鏈”閉合式科研轉化鏈條,推動科研成果最大程度落地、最優成效產出;要拓視野、建制度、重獎勵、優環境、強落實,確保科研人員積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程度激發、最佳比例獲益,讓高校服務地方發展蔚為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