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紀創
近日,《安康日報》頭版刊發了市住建局(人防辦)工會委員會發起“垃圾分類我先行”倡議消息。消息報道,自2018年我市啟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在城區機關、學校、社區和企業累計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單位22個,倡導推廣普及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形成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踐行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革命。”生活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態環保問題,必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增長模式,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把經濟活動、人類的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給自然生態留下休養生息的空間和時間。習近平總書記的話充分說明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的一項具體行動,因此我們在生活中必須大力推行這種綠色的行為方式。
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提倡綠色出行、綠色行動,崇尚綠色生活。路途中,我們盡量不扔垃圾,有了垃圾要進行分類處理。購物時,我們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提倡多用布袋子,可以反復使用,也不會帶來環境污染。其次,家庭生活中,生活垃圾的處理,我們可以按照可回收物與不可回收物、可燃物與不可燃物、干垃圾與濕垃圾、有毒有害物質與一般物質分開。將可回收的垃圾積存在一起,廢物又可以再利用,節約了資源?梢匀紵睦梢岳盟鼈兊臒崮,將熱能轉化為電能,變成清潔的能源。干濕垃圾分類后,非常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和運輸,大大節約運輸成本。每天,家庭食用剩下的蔬菜下腳料很多,收集起來,腐爛了,是營養豐富的養花種草的好肥料。用過的廢紙張,收攏整理好,是造紙的好原料。
全社會廣泛參與垃圾分類處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在機關、學校、社區和企業單位,廣泛開展垃圾分類處理的宣傳教育,號召每位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環保行動中,讓垃圾分類處理的環保行為成為一種習慣,成為每一個市民的責任和義務。大力普及垃圾分類處理的新理念,讓市民充分認識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區分“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等概念,熟練掌握生活垃圾分類基本知識,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分類處理,更加有利垃圾的回收、運輸和利用。
樹立典型,用文明行為教育和引領身邊的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機關、學校、社區和企業單位,廣泛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先進機關、先進學校、先進單位、先進市民評選、命名、表彰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形成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良好局面,人人參與,把文明意識、衛生觀念和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傳播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植根于每位市民的心里,讓愛護環境成為每位市民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