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小夢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有特殊印記的一年,也是“十三五”收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這一年,寧陜縣人社局以黨建為引領,以穩就業為目標,以強保障為手段,以促和諧為己任,奮力拼搏,勇毅篤行,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彰顯擔當,向全縣群眾交出高質量“答卷”。
抓黨建引領,促深度融合。該局黨組成立黨建主體責任辦公室,將主體責任細化分解落到實處,為班子成員量身打造主體責任清單,細化黨建目標清單25項,黨風廉政建設清單22項,從嚴管黨治黨清單31項,52項人社業務工作和主體責任完美融合,實現“責任到崗、任務到人,不留死角全覆蓋”;加強黨建陣地建設,裝修黨員活動場所,新建縣黨代表工作室,完善黨代表議事制度,密切黨群關系,傾聽社情民意;局機關修訂《黨組議事規則》等18 項規章制度,新增13項《黨建工作制度》,實現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在制度層面的無縫對接,“按規矩做事、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事”蔚然成風。系列措施推動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機關黨建意識不斷凸顯、領導責任得以夯實、黨員精氣日趨好轉、干群關系更加緊密,黨建工作邁上新臺階、取得新成效、推動新發展。
穩就業增收,保民生福祉。該局扎實做好“穩就業”工作,全面落實“保就業”任務,全年累計投入8000余萬元解決就業問題。年初同疫情和時間賽跑,一邊摸底掌握企業困難,助推復工復產;一邊統計務工意向, “點對點”護送農民工返崗。先后組織“春風送崗”、線上招聘、農民工實名求職登記、領導包抓企業復工等系列活動,為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舉辦專場招聘會30余場,征集就業崗位4000余個,實現勞動力轉移就業1.7萬人,23家社區工廠實現復工復產,廣大勞動者交口稱贊。在全省率先開辦 “疫情期間線上創業培訓班”,人民日報以《秦嶺深處的創業網課》進行了刊發宣傳,人民日報客戶端陜西頻道、人社部中國勞動保障報、財經網、新華網、安康日報等媒體相繼報道推廣寧陜經驗,全年培訓學員4000余人,有培訓條件的貧困勞動力實現“應訓盡訓”。
強社會保障,助企業過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該局充分發揮社保“蓄水池”、“減震閥”、“助推器”的作用,落實階段性減免社會保險費、失業保險穩崗補貼返還、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給企業提供 “真金白銀”的幫助,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協助企業共渡難關。全年累計減免養老保險費1783.76萬,減免工傷保險費21.8萬、減免失業保險費52.9萬元,為24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補貼187萬元,惠及企業職工438人;發放失業保險技能提升補貼29人次4.5萬元,最大力度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穩崗發展。
促勞動和諧,維工人權益。按照集約高效、多元化解、便民利民、智慧精準的要求,積極探索工資維權“一站式”辦理,構建調解、監察、仲裁、訴訟、執行的有序銜接、多元處理機制,實現工資維權“最多跑一地”“就近跑一次”。開展根治欠薪冬季行動、勞動力市場清理整頓專項行動和用人單位勞動保障書面審查,督促用人單位與勞動續訂勞動合同300份,2020年以來,共協調處理農民工欠薪事件42起,協助勞動者517人討薪940余萬元。受理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9起,涉案102人,涉案金額270余萬元。受理各類仲裁案件21件,涉及職工23人,涉案金額45萬元,立案后的裁決率為100%,調解率為100%,時效內結案率為100%。春節期間聯合各部門設立“根治欠薪一廳式辦公室”,在處置欠薪事件上相互配合,化解了一件又一件的欠薪矛盾,確保了春節期間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