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玉淵
地方黨史是全國黨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挖掘紅色遺產、賡續紅色精神、弘揚紅色文化的必有之義。地方革命精神組成、補充、烘托起中國革命的偉大精神堡壘,其故事歷久彌新、永不過時,其精神經久傳唱、永不褪色。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既要用好全國性史料,更要盤活地方黨史資源,這就好比構建參天大樹,全國性史料是軀干,地方性黨史是枝葉。沒有軀干,難以成株;枝繁葉茂,方有生機。
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鄉村振興揚帆起航,要充分借助家鄉事、身邊人激活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的紅色基因,學而深思,思而力行,行而悟道,讓他們在具體化、在地化和零距離化的革命歷史中接受精神洗禮,在孕育著濃郁鄉音和習俗文化中汲取進步力量,在鄉村振興和服務人民群眾中傳承紅色精神,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獲得提升。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挖掘利用好本地紅色資源“活教材”。建黨以來,安康發生過牛蹄嶺戰役、陜南抗日等一系列革命戰役,孕育出廖乾五、沈啟賢、徐海東等一大批本土杰出革命家,先后建立起紅軍紀念館、廖乾五故居、牛蹄嶺戰斗遺址、石泉縣紅色革命紀念園區、江口革命烈士陵園等多處黨史教育基地,這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寶貴資源。
要深入挖掘、充分利用黨在秦巴山區的浴血奮戰史、艱苦創業史、改革創新史,切忌黨史學習教育走過場、搞形式,力求入眼、入腦、入心,真正做到牢記、理解并消化,并自覺轉化為黨史學習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