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榮斌
當今世界,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已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公眾獲取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徑,成為科學傳播的重要平臺。以傳播科技信息為主的科學網,每天的點擊量高達10000多次,果殼網的日均瀏覽量達到400多萬次,深受網民關注。
面對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科普工作的理念、內容、渠道、形式、方式、機制發生巨大的變化。加快科普信息化,創新科普應用服務和傳播模式,推動新時代科普工作轉型升級,實現全民科學素質跨越提升迫在眉睫。當前,要著力抓好“三項建設”:
一要抓好渠道建設,創新表達方式。鼓勵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在各自網站、微信公眾號建立科普專欄,建設網絡科普超市,編輯開發網絡視頻教程,積極開展網上科學傳播活動。通過市場運營模式,引導相關企業在社區、學校、醫院、車站、政務大廳等公共場所,建設安裝全媒體閱覽屏,以文字、圖片、視頻形式向公眾實時推送科學知識。
二要抓好內容建設,豐富科普內容。圍繞公眾關注的疫情防控、養生保健、農業生產、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關懷、應急避險、生態環保等熱點焦點問題,組織動員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通過微信、微博、微視頻等方式,及時開展科學普及,回應社會關切,滿足不同受眾多樣化、個性化科普需求。
三要抓好隊伍建設,強化人才支撐。依托各級專業學會、協會,建立一支優秀的科普創作團隊,組織他們將深奧的科學知識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采集發送到網上。同時與主流媒體合作,培養一批具備一定科學素養的科技新聞記者,及時采寫編發科普文章,為網上科學傳播提供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