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云慧
“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群眾工作中,廣大黨員干部不僅要“零距離”聽民聲,還要“面對面”惠民生,真正解民憂、促發展,讓“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愈加閃耀。
聽民聲是前提。“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執政為民就是要求黨員干部心中常思群眾疾苦,耳邊常聞百姓呼聲,奏響“民聲”最強音。只有了解民之疾苦、民之抱怨、民之需盼,詢民之見解,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更多地從群眾的意愿出發,讓“民生”跟著“民聲”走,把政府想干與群眾想要有機結合,同頻共振,確定要辦的實事好事,才能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才能辦到百姓的心里,從而實現最大的民生實效。
惠民生是路徑。“一飯膏粱,維系萬家;柴米油鹽,關乎大局。”群眾問題即民生問題。民生所指,民心所向,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俯下身、沉下心,把握民生脈動,關注民生訴求,關心民生冷暖,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持續聚焦教育、就業、醫療、社保等群眾“急難愁盼”民生難題,發揚釘釘子精神,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件接著一件辦,切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發展是目標。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就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公共服務制度體系,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不斷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生活需求,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聽民聲是一種胸懷和智慧,惠民生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只有兩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久久為功,步步為營,才能譜寫出黨群魚水情深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