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信鵬
3月下旬,我市在蘇州舉辦推介會。會前各部門組建的小分隊先到各個經濟領域和行業走訪考察并招商,在線束產業鏈考察時,一位在昆山發展的寶雞老鄉感慨說:“雖然我也是陜西人,但我覺得你們安康市的政府更有為一些。”
絲博會開幕式的前一天,石泉“線束辦”的領導干部去鄠邑區考察電鍍廠,由于安康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地,環保要求高,沒法開辦電鍍廠,這直接把產業鏈條斬斷一截,做連接器的企業想來也來不成,很是無奈。為了破解這個難題,社區工廠辦、市縣有關部門在周邊的漢中、西安等地多處聯絡考察,尋求就近解決方案。
在和電鍍廠負責人溝通時,他激動地說:“你們要求鍍電子件的技術我們都沒有問題,目前在整個西安尚沒有現成的,只需要增加或改造生產線就可以,南方企業在這方面做得很好,單價也可以做得比較低,我們也想做,只是這些產業以前都在南方,沒有這個市場環境。”
“民用產品的使用量特別大,如果給你足夠的訂單量,攤薄成本,也可以把成本做得比較低。如今,安康在打造電子線束全產業鏈,市場環境來了,而且還是現實需求。”我們回答。
“你們安康很厲害,我聽幾個朋友說,把毛絨玩具做起來了,現在又做這個,前段時間,已經有個縣的部門領導來和我探討過這個事,如果陜西的干部都和你們一樣,那我們就可以做更多的事,發展得更好。”電鍍廠企業主感慨地說。
網絡上曾經出現過一些經典的“段子”和論述,比如“找市場不要只找市長”、“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等等。大部分時候,輿論在分析這些問題時,往往對立起來看待,實際上,這些概念應該辯證著看,應該是相輔相成的。
以線束產業鏈為例,安康本地也有在外面做機加工、模具的企業把一些設備搬回來,可由于信息不對稱,對家鄉產業的聚焦情況掌握不全面,搬回來后比較迷茫,同時,不少企業又正在愁著沒地方加工工模治具。在沒有大型龍頭企業可以把供應鏈、產業鏈組織和聚焦的現狀下,能完成整理資源、把產業鏈梳理組織起來的只有政府。
說到產業轉移,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們首先提到“人力成本低”,其實,這在企業綜合成本和風險里,只是一部分,綜合權重也許連10%都不到。而誠信政府所占的權重會更高,因為企業家們很清楚,把一個企業做起來,吃苦受累跑業務都不是問題。但強大的行政力量所遵循和執行的理念是否有利于企業發展,這完全不是企業家能控制和改變的。
說起營商環境,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行政部門的辦事效率和辦事態度,確切地說,公務員系統的人才都經過層層選拔,同時也有嚴格的組織紀律要求,政府重視起來,行政部門干部的專業能力和個人素養是很快可以達到辦事快、態度好的要求。但營商環境還受社會文化氛圍、宏觀環境、法律制度等影響。
不管是遠在江蘇還是近在鄠邑的企業家,他們都不同程度地聽說過安康營商環境好,不久的將來,定會出現“涌現”現象。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主任加藤穰一曾提出一個概念:涌現優于權威,拉力優于推力。涌現之后的前進慣性就會形成拉力,它甚至比制定的各種目標和考核任務都要有效,因為那是推力。
5月11日,在楊凌經商的親戚去絲博會安康館參觀,他曾經在東莞務工多年,說終于在家鄉看到了在南方才有的產品,很是感慨和自豪。鑒于安康數十年長期勞務輸出的歷史現實,像他這樣的人不少,內心那份熱情以及想要爆發的動力只缺一個支點和突破口,正如電視臺記者采訪時,我和記者說的一句話:你能感受到,上世紀90年代,我們在農村的大山上,想努力、想勤勞卻無處下手的痛苦嗎?
營商環境最安康,必然要讓“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就讓我們力所能及地推動和等待這涌現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