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綠色生態是山區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安康地處秦嶺巴山腹地,特殊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安康特有的產業基礎,尤其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上,經多年打造,更是形成了生豬、茶葉、魔芋、核桃、漁業五大農業特色產業,它們既是承載安康獨特優質富硒資源的傳統產業、潛力產業,也是奠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基礎的富民產業和希望產業。
資源稟賦決定發展方式。近年來,在保護綠水青山前提下,我們在特色產業發展上不遺余力,先后出臺多項政策措施,鼓勵各類主體參與特色產業發展壯大,著力構建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各地也依托自身生態優勢錯位發展,或是大興山林經濟,或是開展種植養殖,并結合全域旅游、生態康養產業等未雨綢繆,逐步走出生態綠色產業變現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特色產業,促其不斷拔節生長,對于做好“十四五”開局年謀劃鄉村振興和生態經濟“大文章”,都具有現實意義。早在2019年12月,我市就成立了生豬、茶葉、魔芋、核桃、漁業五大農業特色產業聯盟,標志著全市以“抱團式”發展創建的集產學研、科工貿、產加銷為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高端精品、高產高效、低碳循環”特色農業新模式邁出關鍵性一步。不久前,為持續做大做強安康農業五大富硒特色產業,全面推進五大產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夯實全市鄉村振興基礎,我市出臺《農業五大富硒特色產業五年提升行動計劃(2021-2025)》,圍繞打造千億級生態富硒產業大市目標,持續聚焦五大特色產業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園區提升、科技創新、龍頭培育、品牌引領、市場開拓和融合發展,并將通過一系列措施,來促成這一目標的最終實現。
眼下,無論是我們的縣區、企業以及園區業主在特色產業發展上的延鏈補鏈,還是在特色種養業提升行動上手把手的技術支撐,或者是政策資金“真金白銀”的投入等等,都是助力特色產業拔節生長的重要一環。要讓鄉村“愿景”變“實景”,更需要我們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持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讓一個個特色鮮明的致富主導產業在鄉村蓬勃“生長”,為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