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立剛
當前,少數單位和部門雖有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迫切愿望,但缺乏科學調研和為群眾服務的持久性,熱一陣冷一陣,緊一陣松一陣,甚至把“我為群眾辦實事”當做“花架子”擺飾,僅僅展示為民辦事的“姿態”,甚至把“我為群眾辦實事”當作一陣“風”,這種做法必須引起高度警醒。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黨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和宗旨要求,也是人民群眾普遍現實需求。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得把事情辦到群眾“心坎”上,符合群眾的發展需要,切不可先入為主、主觀意欲而為之。譬如,“頭痛”得找準“頭痛”的根源,“腳疼”得尋求治本的良策,透過現象看本質,由表及里才是辦群眾辦實事的“硬核”。
當前,不少單位和部門領導走出機關,深入到田間地頭、工地一線,深入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憂心事、鬧心事”,都想為普通群眾辦幾件“摸得著、看得見”的實事、好事,“出發點”和“落腳點”當然值得“點贊”,但有些實事、好事,群眾并不怎么領情?現實中,明明是你職責范圍之內的事,你卻故作深沉、扭捏作態,美其名曰“辦實事”;本早該完工的項目,卻被你“千呼萬喚始出來”;原本可避免的人力物力財力損失,你拿“辦群眾辦實事”來彌補……諸如此類,實屬不敢大張旗鼓褒獎,更不可作為典型振振有詞。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就是希望行業部門主要領導腳踩泥土、身處一線,深入到各種矛盾和沖突的中心地帶和解決問題的前沿“陣地”,邊調研邊學習,邊思考邊總結,著力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立一套解決民生問題的長效機制,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不斷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群眾。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各級黨員干部常態化深入人民群眾中間,與群眾促膝談心,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愿,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新關切,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時時刻刻地貫穿到工作中去,才能真正贏得群眾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