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雅雯
“如果黨史是一本書。那這本書太小,裝不下所有為中國發展做出貢獻的人;這本書也太大,可以裝下中國共產黨奮斗的一百年。在這本書上,你隨便一翻,手指劃過的很可能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百年篳路藍縷,百年風雨兼程。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百年黨史,生動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
1928年3月20日清晨,武漢漢口余記里刑場的薄霧還未散去,被押赴刑場的時任湖北省委常委夏明翰在槍口下留下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的錚錚誓言,生動表達了共產黨員的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
在翻越大雪山途中,一位沒有留下姓名的軍需處處長,為了他人能走出雪山,把棉衣讓給了戰友,卻將自己永遠留在了那里。他完全可以避免這一切,可他卻沒有這樣做,他明知自己有犧牲的危險,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
“覺悟看似無形,關鍵時就會顯現出強大的力量。我們黨就是靠著千千萬萬具有高度政治覺悟的先進分子無私奉獻,才贏得了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斗爭。”談及軍需處長的故事時,習近平總書記如此評價。
一位老紅軍說,過雪山草地那么困難,紅軍戰士總是先想到別人,而不是自己。“管做飯的餓死了,管衣服的凍死了,有力氣的累死了……”正是有了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紅軍才戰勝了空前的困難,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
在重慶市涪陵區白濤鎮外,一條水泥馬路蜿蜒數公里,劈開大山,通往叢山深處一個叫“一碗水”的地方。這里有座烈士陵園,靜靜矗立著76塊墓碑。墓碑主人的平均年齡,只有21歲。這些青春,和一個數字相連——816。這是當年國家最高機密地下核工程的代號。他們中,有人沒能跨越歲月長河走出深山,永遠成為了老照片中的“小伙子”,長眠于此,守護著這方土地,最初連家人也不知道他們是為何犧牲。來這之前,他們以為,這個與中央警衛團8341部隊番號一字之差的8342部隊應該前往北京,誰料火車卻一路向南,抵達了這個在地圖上都找不到任何名字的小鎮。很多人為這個山洞拼了半輩子,卻從沒在洞里完整走一圈;有兩個親兄弟在同一個洞工作了幾年,竟都不知對方也在,某天在白濤鎮上相遇,雙方目瞪口呆,卻不敢相認……隨著工程解密,當年這些墓碑主人的故事,才逐步從幕后走到臺前。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出乎本心者,其情必真。輕拂革命歷史的頁頁史冊,用文字感悟漸行漸遠的英雄烈士,用心靈感悟可歌可泣的精神洗禮。百年黨史,既是固根涵源的營養液、攬鏡自照的清醒劑,更是鑒往知來的航標燈。學習黨史,就是要在懷念英雄事跡中樹立榜樣,在感受光輝歷程中堅定信仰,在學習優秀品格中鍛造黨性,在傳承奮斗中升華人生。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天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回溯歷史,思憶開天辟地,崢嶸歲月;著眼當下,見證改天換地,拼搏年華。中國共產黨,從不單指一個政黨,他還是一個精神,一個奇跡,一個希望。讓我們牢記百年征程的波瀾壯闊,賡續百年初心的歷久彌堅,以青春的燭火,照亮生命的長河,共執時代畫筆,在天地間書寫屬于你我,屬于共產黨,屬于祖國,屬于人民的時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