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昌勇
短 評
打造線上線下無縫對接的就醫流程,不僅帶給群眾便捷的就醫體驗,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就醫的時間成本(包括情緒成本)。讓堵點、難點解決在“彈指一揮”間,讓大數據應用服務于市民日常,特別是優化就醫環境,這無疑是解決眼下就醫難、提高就醫舒適度的有效實踐。
好辦法要用好用活,要讓老百姓會用、主動用、樂于用。這種智能化的手段要切實方便到千家萬戶,需要窗口單位能從應用實際出發,把推廣做得再細一些,特別要耐心教會那些還不能熟練運用自助辦理實現就醫的特殊群體,讓他們感受到身邊的服務。只有讓來院就醫的每個人都能“掛號、繳費、查詢,一部手機掃碼就搞定”,這才是實打實的便民、利民,也才是推出這項服務的初衷和預期。否則,好辦法沒有好場景,應用就是空對空。
新辦法的推廣普及有一個過程,及時到位的現場服務就很重要。有人不會用,現場有人教,這就是工作作于細。有的醫院在推廣新辦法時,組織醫院行管后勤服務人員到現場值班,領導親自參與值班,幫助大家學會使用,群眾就很滿意,很配合新辦法的使用。實現讓醫療數據“多跑路”、群眾就醫“少跑腿”不僅是一句口號,它體現的是服務單位真誠的服務理念、具體可知可感的服務措施,它會細到人人都明白、人人能體驗。這樣做,才是有人文溫度的服務,才是走心的服務,才符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