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天葉
“雙減”政策已經推行數月了,多數人對“雙減”的理解可能還只是停留在“減輕學生校內作業負擔、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這樣的條文上面。作為教師,對其若是沒有深刻的思考,很難在教學過程中去落實“雙減”政策,很難讓我們的教育適應時代的要求。
所以,“雙減”之下,教師的課堂教學應該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重知識,更重思維。知識是人類思想的沉淀和經驗的總結,學習了解是對知識的傳承。積累重要,但理解更重要。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為了提高所謂的應試效率,就目光短淺,側重于記憶,輕視了思維訓練。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和“舉一而反三”,不就是重思維訓練的最好說明嗎?
輕講授,重研究探討。課堂是交流的陣地,是師生探究知識、探討思想的舞臺,許多時候,教師應該是舞臺的導演,讓學生去當舞臺的主角。這種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具有真正的學習能力,不僅面對書本善于研討,就是面對社會生活也能從多個角度反思。不僅理解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合作交流探討的習慣,訓練了表達能力。
重趣味,遠離呆板枯燥。現在教學的重點不是傳遞知識,而是引導激發。引導學生辨別知識,學自己該學的,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同時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研究學生,不斷地改變自我,這樣才能讓知識生動有趣、有溫度、有活力。
重結果,更要看變化。農村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義務教育階段,課堂教學如果只看結果,只是橫向比較的話,不免太狹隘。但如果縱向比較,看學生一學期一學年的變化,看課堂上的表現,這樣更能實現教育的意義。
“雙減”的主陣地是課堂,課堂教學科學合理,才可能“減負”不減效。因此,課后作業也要盡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三結合”精選作業。布置作業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水平”“知識的特點”“思維訓練”這三個要素。同時,要結合章節知識特點,布置重點突出的作業。更重要的是,“雙減”之下,教師應該以思維訓練為主,要重思維、重技巧,反對機械重復。
分層次布置作業。同一個班學生的水平肯定參差不齊,農村學校更為嚴重。“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就不能忽略這種差異,而是要想方設法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所以,很有必要分層布置作業,特別是數學這一科。基礎差一點的,以“模仿型”作業為主——類似課堂所講例題;中間層次的學生,以“理解型”作業為主;對基礎好、思維靈活的學生,以“探究型”作業為主,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定量限時完成作業。“雙減”的核心是給學生減負,所以作業的布置要做到年級統一安排,定量定時完成。學生完成作業時,一定要限定時間。一方面,讓學生養成專注的好習慣,一方面,便于收作業檢查作業。
有的放矢評講作業。分層布置作業后,給作業的評講帶來了一些困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臺,讓學生自我對照改一部分錯得較少的,還可以讓學習小組長協助講解,對于錯得多的,就做專題評講。這樣評講作業,幾乎能夠照顧到所有學生,針對性也強,效果自然也就好些。
校內能不能做到真正的“減負”,關鍵在于一線教師,所以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少一些功利,多一些情懷,踐行“雙減”,為教育的改革作一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