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德磊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為陜西高質量發展描繪了美好藍圖,指明了方向路徑,吹響了奮進號角,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興則鄉村興,人氣旺則鄉村旺。要“疏浚引渠”,匯聚鄉村人才振興的“源頭活水”,逐步破解人才“引不進、育不強、用不好、留不住”難題,讓廣大人才在鄉村舞臺上大展拳腳,奮力繪就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開渠拓源,不拘一格“聚英才”。鄉村振興,引進人才是抓手。要堅持多元化引才渠道,把在外的優秀人才“請回來”、在內的鄉土人才“挖出來”。廣發“英雄帖”,突破人才的地域、戶籍、身份等限制,通過人才招聘、統一招考、定向引進等方式,大力引進外地優秀人才來鄉村建功立業。用活“親情牌”,發揮“鄉土、鄉情、鄉愁”的情感紐帶作用,引導鼓勵在外本土人才反哺故里、報效鄉梓。打好“鄉土牌”,摒棄唯職稱、唯學歷的思維模式,從長期躬耕勞作一線、具有豐富種養殖經驗的農民中挖掘出“土專家”“田秀才”,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的“源頭活水”。
就地培源,因地制宜“育良才”。鄉村振興,育好人才是基礎。要強化本土人才培育,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育平臺,對農民開展知識培訓、技術指導,全面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整體素質。要因材施教,根據人員崗位、業務需求等進行“按單配菜”,聘請專家做導師,采取傳幫帶制度,打造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探索建立“走出去”“請進來”模式,打破培訓地域界限,選派人才外出實地考察學習,有針對性地邀請專家、學者進村講課輔導,培養一批接地氣、懂技術、愛農業的人才隊伍,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
蓄水固源,多措并舉“留賢才”。鄉村振興,留住人才是保障。人才如良種,遇沃土則枝繁葉茂。要不斷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條件,逐步補齊鄉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短板,為投身鄉村振興的各類人才提供宜居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用活財政金融支農政策支持鄉土人才返鄉創業,幫助解決資金、技術、減稅降費等重點難題。建立健全鄉村人才的培養、管理、激勵、保障機制,推動形成鄉村人才振興長效制度體系,以“店小二”“保姆式”的服務打動人才,大力營造拴心留人環境,讓人才創業安心、工作順心、生活舒心。
人才是第一資源,硬實力、軟實力,歸根結底要靠人才實力。實施鄉村振興重在人才振興,只有抓好人才振興,才能奏響鄉村振興的時代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