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夢月
隨著畢業季的到來,多個城市相繼出臺政策吸引人才落戶。近20年來,隨著城鄉二元壁壘的逐步破除,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進城發展,農村出現人口“老齡化”和人才“空心化”現象,鄉村人才短缺問題日益凸顯,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迫在眉睫。
就地取材,培育更多本土人才。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鄉村振興最直接的受益者。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眼光向內,改變重“引”輕“培”的觀念,注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著力于發現和培育本土人才。本土實踐型人才,不在于博學多才,只要有一技之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努力培養“田秀才”和“土專家”成為產業能手、致富帶頭人。
筑巢引鳳,發揮人才引領作用。農村天地廣闊,青年大有可為。把鄉村打造成為青年人才展現才能的舞臺,把“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請回來”,把在城市里積累的資源帶回農村。積極吸納講政治、善經營、肯奉獻的青年人才進入支部班子,加強村黨支部建設。發揮人才引領產業發展作用,打造“外向型”鄉村產業,建立產品與商品、勞動與服務的轉化渠道,實現農村生產與城市消費的良性循環。
強化保障,持續穩定人才隊伍。強化人才發展保障,突出實績考核,為扎根在基層、奉獻在鄉村的人才“轉身份”“正名份”,把鄉村建設為人才成長的“搖籃”,人才發展的“沃土”,讓想作為者能安心,讓肯作為者有保障,讓善作為者能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