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婷婷
打通家門口“最后一公里”,解決村民出行難題;修繕老舊蓄水池,讓居民喝上“放心水”;教授種養殖技術,返鄉創業青年變身“新農人”……這些日常生活中的“關鍵小事”,對群眾來說,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
“為民的事沒有小事,要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國家、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僅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且攸關黨風政風。古往今來,涌現出許多心系百姓的典范。從“愿以深心奉塵剎,不予自身求利益”的張居正,到“聞說豐年從此始,更回籠燭卷簾看”的曾鞏;從“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范仲淹,到“水來非吾過,去亦非吾功”的蘇軾,都是對心無百姓莫為“官”的生動闡釋。正因此,為民辦實事成于務實。
辦好群眾的事,要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提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本領。為民造福就是最大的政績。有了正確政績觀的引領,實際工作中,我們不打小算盤、不搞小聰明,也不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堅持算大賬、算長遠賬,真正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本質要求落到實處。有了正確政績觀的引領,我們就能錨定目標、砥礪前行。
辦好群眾的事,要堅持干在實處、務求實效,防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說的就是反對學習和工作中的“空對空”。前有戰國趙括“紙上談兵”,兩晉學士“虛談廢務”,引人鑒戒;后有革命年代里的“鋼鐵戰士”,歲月建設里的“老黃牛”,令人敬仰。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發揚實干精神,我們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要篤實好學,尊重實際,不違背規律,不盲目蠻干;要求真務實,注重實效,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繡腿。唯有把理論學在實處,把工作干在實處,把群眾的事情辦實、辦好。
世間百姓事,枝葉總關情。在新時代壯闊征程上,我們要時刻強化宗旨意識,堅守人民立場,對接民眾期盼,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眾一道,努力排憂解難,實實在在辦好惠民利民的事,讓人民美好生活更有保障、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