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云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從“小切口”推動“大變局”,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深化作風建設,成為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鮮明標志。在全黨深入開展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黨校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肩負著為黨育才、為黨獻策的重要使命。黨校教師更應深刻把握八項規定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以過硬作風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深刻把握八項規定的理論邏輯與歷史方位
中央八項規定從改進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等八個方面破題,抓住了作風建設的“牛鼻子”。其理論邏輯在于通過規范領導干部行為,重構黨群關系的價值原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作風就是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作風建設的政治本質。從歷史維度看,八項規定不僅是對延安整風精神的傳承創新,更是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開篇之作。
系統推進學習教育的實踐路徑
當前開展的學習教育,本質上是對八項規定精神的再學習、再深化、再落實。黨校作為學習教育的前沿陣地,要構建“學、查、改、促”四位一體的實踐體系。在理論學習層面,應將《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納入主體班次核心課程,通過“原著研讀+案例教學+現場體驗”的三維教學模式,引導學員深刻理解八項規定的核心要義。在查擺問題環節,要建立“自我剖析+群眾評議+組織督導”的立體檢視機制,重點整治調研走過場、會議重形式等突出問題。整改落實階段需注重“當下改”與“長久立”結合,建立作風建設負面清單制度,將整改成效轉化為制度成果。
彰顯黨校人的責任擔當
黨校教師既是理論的傳播者,更是實踐的示范者。要在三個維度彰顯擔當:一是在理論創新上勇當先鋒,圍繞八項規定精神開展專題研究,推出具有學術深度和實踐價值的理論成果;二是在教學改革中積極作為,開發“八項規定與領導力提升”“作風建設的歷史鏡鑒”等特色課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三是在自身建設上嚴格要求,帶頭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三嚴三實”標準錘煉師德師風,做到“課比天大、德比藝高”。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校人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持續深化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既要做理論上的清醒者,更要做實踐中的行動派,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引導,讓八項規定精神真正內化為黨員干部的價值追求,外化為服務群眾的自覺行動,為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作風保障。
(作者單位:安康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