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濤
清明節承載著自然節氣的流轉、歷史習俗的傳承和深厚人文精神的寄托,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人們在這一天或是莊重肅穆地祭奠先祖英烈,于追思中反求諸己;或是攜手相伴,踏青郊游,在自然的懷抱里放空身心。對于黨員干部來說,“清明”更意味著“清正廉明”,在這特殊的節日來臨之際,我們應從慎終追遠、凈化心靈、克己奉公三個方面深入思考,以浸潤為民初心、干事清心、廉潔本心。
思慎終追遠,厚植為民初心
英雄的事跡與精神,如璀璨星辰照亮歷史的天空,他們從未遠去,豐碑永遠屹立在人們心間。從人們虔誠地緬懷革命先烈,為無名英雄碑一筆一畫地描紅默哀,到那令人動容的“81192收到,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以及每年清明時執著的“呼叫81192,請你立即返航”,祭奠英烈、銘記英雄已然成為清明節永恒的主題。黨員干部在緬懷先烈的莊重時刻,應深刻回顧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進程。在英雄們的英勇事跡里,接受精神的洗禮,賡續紅色血脈。
要深知如今的美好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十分來之不易;也要明白未來創造更加幸福生活的道路,依舊充滿挑戰,需要不懈努力。從而厚植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激發出不畏艱險、頑強拼搏的精神力量。在新征程上,勇于征服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將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一件一件落到實處,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思凈化心靈,涵養干事清心
心無旁騖是成就事業的關鍵,然而當今社會,誘惑紛繁復雜,眾多腐敗案例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一旦守不住本心、看不住底線,就容易陷入誘惑的陷阱,迷失自我,最終落得身陷囹圄、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黨員干部不妨借郊游踏青的契機,暫時拋開思想雜念,摒棄緊張、壓力、焦慮等不良情緒,讓身心在大自然中得到充分的放松。
當站在先賢墓前、無名碑下,要深刻反思“貪欲害”,撣去心靈的“思想塵”,破除內心的“心中賊”,使內心從浮躁走向澄明,由渾濁變得清澈,涵養出內無妄思、外無妄動的干事創業境界。憑借堅定的信念、強大的內心和“清明”的行動,推動黨的事業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力量。
思克己奉公,永葆廉潔本心
清明不僅是一種傳統節日,更是一種高尚的風尚和境界。從制定實施中央八項規定轉變作風,到多管齊下反腐倡廉;從全黨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到正在開展的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黨在不斷的自我革命中愈發堅強有力,干部更加清正,政府更加清廉,政治更加清明。
黨員干部應以此次學習教育為重要契機,認真學習領會。做到清清明明做人,克己奉公做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廉潔底線,凝聚起強大的廉潔力量,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清明時節,黨員干部通過“三思”潤“三心”,將慎終追遠、凈化心靈、克己奉公的思考融入為民初心、干事清心、廉潔本心之中,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清正的作風,在新時代的征程上砥礪前行,書寫屬于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作者單位:安康高新區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