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濤
春日安康,草長鶯飛,繁花似錦,生機勃勃。安康普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億袋中藥配方顆粒項目工地上腳手架林立,機械轟鳴,一片繁忙。工人們汗流浹背、積極奮戰,確保工期不影響該項目年底投產。
該中藥配方顆粒項目是鎮坪縣飛地園區2017年引進的,我市首家單體投資過10億元的蘇陜合作項目。安康普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劍介紹說,公司以中藥配方顆粒為核心,投產后將產生15至20億的銷售額。換算成藥材三分之一的藥材量,將變成幾億元的藥材銷售,這對當地農民來說,將是貨真價實的收入。
鎮坪縣處于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屬于限制開發區。按照“飛地經濟”模式,2013年,市委、市政府在安康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核心區為鎮坪劃定1029.3畝土地建設飛地經濟。有了這塊“飛地”,依托陜南秦巴山區道地中藥材資源優勢,鎮坪縣先后引進了普欣藥業、蓮花苦蕎等一大批有實力的大型企業,使得生態區的發展渴求得以承載,環境也得到了保護。
恒紫產業園區的陜西睿智環保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志軍說,企業于2015年9月被紫陽縣飛地園區招商引進。交通區位優勢好,方便產品及原料配送,設施配套完善,是企業選擇落戶紫陽飛地園區的重要因素。該項目總投資6.2億元,一期投資1.2億元,建成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復合免拆保溫模板、建筑節能與結構一體化澆筑式混凝土復合自保溫砌塊、建筑外墻混凝土保溫幕墻工程技術、玻纖增強輕質混凝土實心條板、海綿城市無機生態透水磚、阻燃EPS發泡芯體等六條智能化生產線。
從實踐破題,“飛地經濟”良好促進了山地縣區的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六年來,寧陜、紫陽、嵐皋、鎮坪、白河五個飛地園區累計完成園區建設投資65.6億元,其中政府投資51.6億元,收儲土地4541畝,建設各類廠房18.69萬平方米,建成道路12條15公里,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累計簽約招商項目83個,其中落地建設58個、竣工投產企業17個,投資過億元的企業12個,目前已完成企業實際投資11.8億元。
2018年,我市全年完成飛地園區建設投資22.3 億元,簽約項目26個,開工項目23個,竣工投產項目9個,建成廠房24萬平方米。園區投資、企業項目、廠房建設分別較上年增長162% 、40%和3.8倍。全市飛地園區在建項目共41個,總投資192億元;竣工投產項目共40個,201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75億元,利潤1.2億元,實繳稅收1543萬元,帶動就業人員2716人。以富硒食品、生物醫藥、新型材料、電子信息產業為主體的飛地園區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已經逐漸成為引領全市經濟增長的新高地。
2019年是我市飛地經濟發展的關鍵年。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優化飛地園區功能定位,把飛地經濟發展與新安康門戶區建設充分融合,將飛地園區作為縣區對外開放和發展“三個經濟”的重要抓手和閃亮窗口,推動飛地園區從單一工業園區向集聚研發、制造、融資、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的綜合性園區平臺轉變。同時,將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項目策劃和招商引資力度。2019年力爭實現引進企業項目數量和企業投資額較2018年增長20%以上,園區總產值突破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