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于延琴 通訊員 艾遠照 周繼超
2018年,鎮坪整縣脫貧摘帽沖刺年。在全市十個縣區率先脫貧,是政治姿態,也是一個縣作表率的大考驗。如何如期實現目標?這一年,鎮坪在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中全面開展了“支部建設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人居環境紅旗村”“新民風建設紅旗村”為主要內容的“四面紅旗”創樹活動。一年過去了,鎮坪脫貧摘帽了,“四面紅旗”高高飄揚在化龍山之巔。
脫貧,意味著鎮坪告別了絕對貧困,但并不意味著絕對富裕。鄉村振興、縣域經濟發展,路途仍然艱辛。2019年3月27日,鎮坪縣委再次下發文件,將“四面紅旗”提等升級,脫貧后大力度增加廣大群眾收入,成為新的發展聚焦點,“群眾增收紅旗村”成為第五面紅旗。
“這五面紅旗的內容,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針!”鎮坪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鴻對記者說。一年多的實踐,此項活動“通過引導基層黨組織樹立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標桿示范引領作用,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活力,實現了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
紅旗再立標桿,創新筑壘新高
自己干,向先進學,是山區小縣鎮坪新時期以來推進工作促進發展的基本思路。用“紅旗村”的典范去推動引領工作,就是學自蘭考的經驗。
“1963年,焦裕祿發現、發掘立得住、叫得響、群眾公認的先進典型,趙垛樓的干勁,韓村的精神,雙楊樹的道路,秦寨的決心,在蘭考樹立了‘四面紅旗’村,把抽象的標準轉化為具象的樣本,讓人們對照身邊的榜樣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努力改變蘭考面貌。”梁鴻感慨地說,時至今日,鎮坪縣借鑒創新的“五面紅旗村”創建,啟迪于他山之石,融進了鎮坪發展之需。
鎮坪縣2018年率先在全市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在鞏固脫貧成效的同時,全面轉軌鄉村振興。在全市再“先行一步”,如何先?鎮坪縣的決策者們認識到,既要精神的先行,也要榜樣的先行。而“鄉村振興極需視野開闊、思想活躍、有能力有資本的村干部隊伍去率先干事,去帶頭創業。但現實情況是,村干部工作任務繁重,工資待遇低,留不住人才。如何有效激發活力,讓村干部有勁頭、有盼頭,是亟待破解的難題。”這是縣委常委會上大家的共識。
為破解上述難題,該縣抓住基層黨組織這個“牛鼻子”,全面實施“支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系統工程,借鑒蘭考經驗,根據全縣發展實情運用“三項機制”,在農村黨組織從黨的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新民風建設4項重點工作任務中創樹“四面紅旗”村,確定一個標準,明確一種導向,樹立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實現“五個同步提高”,即:基層黨建水平同步提高,綜合服務能力同步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同步提高,群眾生活環境同步提高,群眾滿意度同步提高。
2018年3月27日,鎮坪縣委正式下發《關于創樹‘四面紅旗’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意見》,以深化“三定兩單兩問”機制為保障,按照“鎮分類推薦,聯合評審組評選、縣委常委會確定、評選結果公示”的程序,在全縣58個行政村每季度從支部建設、人居環境、產業發展、新民風建設四項重點工作中評選出5個“紅旗村”,“ 每獲得一面紅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每人每月工資上調500元,其他村干部上調300元。”
時隔一年,2019年3月27日,鎮坪縣委下發《關于創樹“五面紅旗”全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意見》,在原有創樹“四面紅旗村”的基礎上增加“群眾增收紅旗村”,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其中,命名“支部建設紅旗村”的提高獎勵標準,所在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每月獎勵800元。
今天的鎮坪,記者看到和感受到,從“四面紅旗”到“五面紅旗”,是一個提等升級,更是一個創新。它不僅囊括了當前農村所有中心工作,創建把黨建與鄉村振興、與群眾增收致富、與激發干部群眾的積極性結合起來,實現了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鎮坪經濟發展高質量。
“五面紅旗”迎風飄揚,創建成為創新工作、擇優發展的標桿。
紅旗激勵責任,干群共繪新景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基層干部是領頭羊,是排頭兵,實施鄉村振興,既需要精準施策,更需要獎勵激勵。”梁鴻坦承,縣委創建“紅旗村”的初衷之一,就是在現行體制下給村干部提高待遇,“但不能搞大鍋飯,一方面給村干部提高實質性待遇,另一方面又能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因此,我們根據縣情及當前農村重點中心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創建目標,分類細化考核標準,用紅旗村的光榮旗幟去鞏固脫貧成效,去引領、去促進鄉村振興的全面開展。”
人心活了,工作就活了。鎮坪縣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鄒小蘭介紹,“58個行政村,每個季度創樹20面紅旗,一個村同時最多申報兩類紅旗,保持一定的比例,形成一種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
活動中,該縣壓實三級爭創,強化縣級部門領導責任。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縣住建局等部門協助。強化鄉鎮黨委主管責任,明確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壓實分管黨建副書記、組織委員具體責任和包村鄉鎮黨員領導干部共管責任。強化村級黨組織主體責任,合力推進紅旗村創建工作。同時,牢牢抓住關鍵事、關鍵人、關鍵層級、關鍵陣地,通過開展 “五面紅旗”創建積極為其他活動搭建平臺,形成了相互聯動、資源共享、協調配合的共創氛圍,基層黨建從形式到內容、從平臺到資源都緊緊圍繞鄉村振興的大課題開展,實現抓有抓手,看有看頭,學有榜樣,比有效果,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
鄒小蘭說,評選立足可以實現,“努努力就可以達到”,也鼓勵跳起來摘桃子,讓大家發展的心勁更高一些,目標更遠大一些。“鼓勵每一個村都能當上‘紅旗村’”,但不降低標準。
在創建中,各鎮嚴格對照評選標準,指導各村根據自身優勢創建,爭取都能當上“紅旗村”。幫助受表彰的“紅旗村”補齊短板,打造出讓其他村信服、讓群眾滿意的真正的“紅旗村”。同時,標準只升不降,其他村立足榜樣,找準定位,拉高標桿,積極爭創“五面紅旗”村,創建的杠桿效應使工作從實從優。
曙坪鎮桃園村被稱為鎮坪縣新民風建設“發源地”。2017年大年初九,該村十幾戶村民因移民搬遷入住新居,大家依傳統習俗都在積極籌備喬遷酒席,準備“熱鬧熱鬧”。村黨支部書記李天兵看到這種情況,當即組織村民代表召開“一事一議”會,將“不整無事酒”簡辦“紅白喜事”列入村規民約,群眾形成共識,剎住了泛濫的“人情風”。三年來,該村簡辦酒宴、勤勞致富成為新風氣,沒有一起違規違約的事發生。在創樹紅旗村活動啟動后,該村申報了“新民風建設紅旗村”。
“縣上2018年3月底下發文件,我們4月初將材料申報到鎮上,鎮上組織人來核實。隨后我們就根據‘新民風建設紅旗村’考核里面4大項15小項逐條細化落實。7月初縣委宣傳部前來考核驗收,7月中旬公示,創樹成功!”
桃園村委會主任伍開明說,創樹成功后,“那個季度,我和村支書每人每月拿到500元獎勵,其他村干部拿300元。”伍開明覺得,桃園村新民風建設基礎好,下個季度繼續創樹不過是走過場。沒想到,第二個季度“沒評上!”
該村“兩委”一班人感到了壓力,也激發了干勁,“這不僅是錢的問題,還是個面子問題!”第三季度,該村在鎮黨委的指導下積極準備,對照標準,查不足、找問題、理思路,亮思路、亮舉措、亮形象,把創建活動作為更好服務群眾的平臺,提升服務發展和服務群眾的能力素質,再次奪得“新民風建設紅旗村”。
紅旗漫卷鄉風,更加郁郁蔥蔥
牛頭店鎮白珠村是遠近聞名的“先進村”。2018年,該村被評為陜西省首批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范村。紅旗村創建活動實施后,該村第一季度毫無懸念獲得“支部先進紅旗村”。
“第二季度我們因講的黨課內容不符合實際被扣分,沒評上。”該村第一書記劉雙林記憶猶新,“那堂黨課講的是意識形態,本來是個好課題,但講空了,講虛了,不適合農村黨員。考核特別嚴格,半點馬虎都不打。”隨后,該村進一步強化“兩委”表率作用,加強黨員教育管理,讓黨員在學習上帶頭、在致富上引領、在服務群眾上當表率,積極為貧困戶謀發展促增收,“以創建活動為契機,推動全村工作上了臺階”。
“獎勵力度大,考核嚴。想要成為‘紅旗村’,并非易事。但正是嚴格,才能立標桿、出實效,才能讓群眾滿意。”上竹鎮黨委書記石守強說,每季度第一個月選評,總成績為100分,按分數高低驗收通過。每個類別里細化成無數小項,“有的扣分項近30個”。同時創樹“紅旗村”活動把支部建設作為申報其他四類“紅旗村”的先決條件,支部基層黨建排名靠后的,取消其他“紅旗村”的申報資格;申報創建“支部建設紅旗村”“新民風建設紅旗村”的,存在村干部受到誡勉、組織處理或者黨紀政紀處分等影響期未滿、有重大負面輿情的,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群眾增收等工作排名靠后的取消申報資格。同時,各考核細則緊扣當前工作實際,“必須抓落實。”
上竹鎮中心村是該項活動開展以來,每個季度都創樹上“紅旗村”的為數不多的行政村。先后拿了1面“支部建設紅旗村”、3面“人居環境紅旗村”。
在該村第一書記汪杜娟看來,中心村之所以每個季度都有“紅旗”,一是“創建的內容都是當前要做的工作,就算不搞這項創建活動,這些工作還是在做。創建活動就有了標準,對照標準,會做得更好。”二是活動極大地激發出村干部的積極性,在他們的帶動引領下,豐富創建載體,“村民共建參與其中,激發出全體村民的集體榮譽感。他們覺得村上獲得的榮譽,不僅是村干部的,更是村民每個人的。”
該村“90后”黨支部書記陳世濤告訴記者,以前的中心村村民房前屋后亂擺亂放,“不像樣,沙發都放到大門口!”創建“人居環境紅旗村”后,該村黨支部多次組織召開村“兩委”干部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議,積極動員黨員干部帶頭做榜樣,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形成了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歷時一個月,該村將村內衛生徹底清理,達到了“一眼凈”目標。同時安裝太陽能路燈、栽植綠化樹、整修連戶路,現在中心村“街道有路燈,道路打綠傘;垃圾分類收,村有保潔員;村村通寬帶,自來水安全”,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
鐘寶鎮民主村有村民301戶1078人,2017年整村脫貧。村黨支部書記譚余林告訴記者:“村里2016年引進有兩個公司,一個是流轉土地350畝種植中藥材的陜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個是流轉土地500多畝發展重樓等藥材的鎮坪縣圣峰藥業。村上配套發展了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一家,林下養雞5000只以上產業大戶2戶,農戶產業全覆蓋。”
產業基礎條件好,紅旗村創建活動實施后,該村優先申報“產業發展紅旗村”。經過評選,民主村如愿通過。第二季度,該村繼續申報,“想著基礎條件好,一定沒問題,但落選了!”譚余林說落選后,他們意識到,“基礎雖然好,如果不努力,別的村就趕上來了。”
于是,在他的帶領下,“兩委”班子自我加壓、自我提升、轉變作風、貼近群眾,著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另一方面全力打造營商環境,主動為企業業主服務,全村呈現出“村有產業、戶有項目、人有技術”的良好局面,今年一季度再次獲得“產業發展紅旗村”,黨建工作也獲得鎮政府表彰。目前正在積極創建“支部建設紅旗村”。
該縣通過“五面紅旗”評選,激活了農村基層黨組織比學趕超的競爭意識,培養造就了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促使其在黨建工作、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新民風建設、群眾增收等各項工作中爭先進、立標桿,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農村基層黨組織真正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堅強戰斗堡壘。截至目前,該縣共評選出80個“紅旗村”,為158名村干部兌現了12.8萬元工作補貼,形成了爭先進、學先進、比先進的生動局面和濃厚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