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兆群
整整100萬獎金,在4月26日的安康市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上,落戶旬陽的陜西康之寧玩具禮品有限公司獲得市政府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一次性獎補資金。這是全市唯一獲獎項目,這在安康發展毛絨玩具文創業歷史上旬陽開了歷史的先河。這一讓人心動和眼紅的鏡頭見證了旬陽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從零起步到發展壯大。
面對這一殊榮,旬陽縣長陳紅星說,“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正在成為旬陽新興產業、扶貧產業、富民產業的主體,已在全市占有一席之地,這一成績令人鼓舞,也是我縣這一新興產業底氣的開端,更堅定了我們打造‘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之都’的決心和信心。”
眾志成城齊攻堅
“借助蘇陜扶貧協作和安康打造‘中國毛絨玩具文創產業之都’的歷史機遇,大力興辦以毛絨玩具文創業為主的新社區工廠富民產業,是全縣實現‘兩業’全覆蓋的重要抓手,全縣上下齊動手,力爭每鎮發展2—3家新社區工廠,讓群眾安居樂業、工廠健康發展、社區繁榮穩定。”旬陽縣委書記梁濤把發展毛絨玩具產業融入新民風建設,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
旬陽成立了以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會商解決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問題;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階段工作,有效保障毛絨玩具文創產業順利發展。并將新社區工廠及毛絨玩具產業發展工作納入績效考核,以嚴格考核倒逼工作落實。
隨著旬陽縣《關于推進毛絨玩具創意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新社區工廠及毛絨玩具文創產業發展考核辦法》的出臺,旬陽縣委、縣政府大膽拓展招商思路,采取領導外出扣門招商、旬陽招商常州分局駐點招商、落戶企業以商招商、交流干部邀請客商等多種方式開展招商。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縣長陳紅星親自帶隊,先后多次遠赴江蘇、雄安等地,不畏嚴寒,不懼酷暑,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各大毛絨玩具產業集聚區,克服人地兩生的困難,走村入戶,扣門拜訪,想方設法捕捉信息,千方百計尋訪客戶,通過當地政府、商會協會、村鎮干部,了解產業發展情況,宣講支持優惠政策,推介旬陽發展環境,傳遞政府信心決心,一點一點地打動企業家,迎來了一波又一波來旬陽考察的客商。
2018年3月14日,喜報傳來,作為旬陽首家毛絨玩具廠安康睿峰總部落戶旬陽,就如一顆種子般,在旬陽縣、鎮、村三級的呵護下落種、生根、發芽、成長。
緊接著4月份第二家陜西康之寧玩具禮品有限公司總部在旬陽四海逸家社區落戶,這家以出口為主的文創企業,工廠占地1.5萬平方米,先后在旬陽轄區內建設毛絨玩具廠7個,提供就業崗位1000多個,一大批新社區居民和附近群眾在這里穩定就業,實現價值。
第三家、第四家……從2018年3月14日旬陽第一家毛絨玩具總部落戶,到2019年3月14日,全縣建成投產15家;從2018年5月1日旬陽第一只毛絨玩具誕生到2019年5月1日,日產能3萬只的加工基地,帶動就業900多人。僅僅一年時間,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已成為旬陽發展最快的扶貧產業和富民產業,成為全縣人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
政企同心創新業
“衷心感謝旬陽各級政府的鼎力支持、保障和‘保姆式’的服務,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完成了工廠建設,讓我如期投產,我有信心辦好廠,提供更多的崗位,帶領當地貧困勞動力和富裕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走上幸福安康大道!”今年3月8日,安康蘇錦陽工藝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蔣瑞典在開工儀式上發自內心的表白道。
安康市政府副秘書長戴胡爽、旬陽縣副縣長趙明、旬陽縣人社局、發改局、小河鎮等眾多領導的到來,讓來自揚州客商蔣瑞典感到十分意外。
蔣瑞典已在旬陽小河鎮和桐木鎮辦起兩家毛絨玩具廠,現有縫韌機、繡花機、充棉機等全套生產設備250多臺,采取訂單式生產,初步形成了年產500萬只毛絨玩具的規模,帶動就業180余人。
每來一個客商,旬陽縣人社局局長曾勝昔都要再三的叮嚀工作人員,“我們時刻要以主人翁的精神為客商及企業服務好,做到隨叫隨到、服務周到、說到做到。”
自2018年旬陽大力發展毛絨玩具文創產業以來, 縣政府帶頭履行招商,從招商落戶、企業登記、建設施工、招工用人、崗前培訓、申報納稅、金融服務等各個環節全程提供優質服務,讓企業“拎包入住”、專注發展。
同時,配套出臺了12條扶持政策,設立500萬元毛絨玩具產業發展基金,最大限度解決企業的眼前困難和后顧之憂,讓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在旬陽已為6家新社區工廠提供小微企業創業貸款貼息1100萬元,為7家新社區工廠爭取“新社區工廠貸”530萬元,爭取蘇陜協作資金補貼485萬元、崗前培訓補貼31.74萬元,協助辦理出口退稅70余萬元,獲得了客商的一致好評。正是這優良的營商環境,一諾千金的保障,保姆式的服務,高度的政企互信,讓更多的“蔣瑞典”連同企業下定決心在旬陽落地生根,安心發展。
扶貧工廠笑聲朗
3月24日,農歷正月十八,一大清早旬陽縣段家河鎮的金水灣新社區工廠里傳來朗朗笑聲,和在濃濃春意里,讓這個新社區又平添了生機和活力。
“做夢都沒想到,我能在家門口當上了工人,過年還能收到老板‘紅包’,我自豪我是睿峰人。”
“就是啊,我也不能出遠門打工,在這干活多好,顧家又顧娃的,一月好好干,還能掙2000多塊錢。”
“瞧,看把你高興得都忘了姓啥哩……”
說收到老板“紅包”的,是段家河鎮薛家灣社區村民龔德燕。8個月前成了新社區工廠的一名工人。比起門上遠在外地打工的姐妹們,龔德燕在這兒掙錢并不起眼。但龔德燕說在這工作她很開心,很充實,更重要的能和家人在一起,沒有比這更稱心的工作了。
龔德燕上班的地方,就是自家住的樓下,是旬陽縣引進的第一家毛線玩具安康睿峰總部,在段家河鎮金水灣社區建立的分廠,占地面積1200多平方米,安裝設備200多臺,年產值3000萬元左右。工廠里,100名村民正在縫紉機前忙碌正酣。她們當中,有70多名貧困戶和龔德燕一樣,因顧家無法外出,在這兒實現了月增收1600多元。
旬陽每年都有10萬勞務大軍外出務工,在此同時“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一度成為社會問題。旬陽縣人社局堅持問題導向,廣泛征求鎮、社區意見,立足現有發展基礎,因地制宜,因社區制宜,對社區內閑置的校舍、社區活動室等采取宜建則建、且改則改、宜租則租的方式,實現“閑房變廠房、農民變工人、無業變就業。”
承載著人民的期盼,毛線玩具迅速在旬陽的鄉間遍地開花。靠自己的雙手掙錢,除了不耽誤照顧家中老人、接送孩子外,收入也有保障。工資從起初的每天50元保底,到現在按件計薪,多勞多得,每天最高可達160多元,讓群眾家門口掙錢笑開顏。據不完全統計,旬陽已正式投產的15家毛絨玩具廠解決用工926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82人,實現人均增收1600元以上。
“自從有了毛絨玩具新社區工廠,特別社區里留守婦女自立自強了,大家都愿意就業賺錢。你看,這新社區里沒人閑轉了,也看不到打牌賭博了,大家有業就、有事干、有錢賺,社區管理也方便多了。”旬陽縣白柳鎮鎮長曾秉國深有感觸。
截至今年3月底,全縣已培育毛絨玩具、農產品深加工、電動平衡車等多個領域新社區工廠31家,涵蓋了全縣80%以上鎮社區,累計提供就業崗位3000余個,已有1100多人實現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近500人。
“發展以毛絨玩具為主的新社區工廠,是因人因戶開展就業扶貧的舉措,旬陽計劃到2020年力爭全縣發展新社區工廠80家以上,為更多貧困群眾提供就近就業機會,從根源上避免邊脫貧、邊返貧的現象。”旬陽縣創業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龔澤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