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靜 通訊員 付明明
2018年7月5日,是安康稅務人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國家稅務總局安康市稅務局掛牌成立,同時拉開了我市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序幕。
立足歷史新起點,安康稅務人秉持為民服務的初心,踐行興稅強國的使命,一年間,闊步向前,鍥而不舍開創事合、人合、力合、心合的新稅務機構的新局面,全市稅務系統稅收執法能力、組織收入質量、納稅服務質效、隊伍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征管和服務格局煥然一新,釋放出強大改革“紅利”。
黨建領航“四合聚力”凝聚“新力量”
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歷史“大考”,安康市稅務局強化黨建引領,凝聚了改革的強大合力。
“一年來的實踐充分印證了將黨建貫穿稅務機構改革始終,完善黨建領導機制,持續發揮黨委、領導干部、普通黨員、青年干部‘四輪驅動’作用,是贏得改革戰役全面勝利、展現新稅務新風貌的關鍵所在。”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大峰表示。
市稅務局黨委高擎黨建大旗,將改革作為檢驗黨員干部政治屬性的“校驗場”。提前整合黨建部門,組建聯合黨委并改設黨委,健全黨的組織,印發《全面貫徹落實“六個一”切實加強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舉辦“黨建+大講堂”,開展“為黨旗增輝 為稅徽添彩”和“主題黨日+ ”活動,唱響“秦巴山區黨旗紅”黨建品牌,將全系統1637名黨員干部的思想凝聚到改革的最前沿。
凡是改革必然觸動各方利益。將深化思想政治建設貫穿改革始終,堅持談心談話“全覆蓋”,將改革要求傳遞到各級黨組織的“神經末梢”,37名“一把手”因職務調整甘當“第一助手”,6名崗位由市轉縣,他們用個人的“退”換取了改革的“進”。
融合是重大使命。為了使事合、人合的“物理反應”產生力合、心合的“化學效應”,市稅務局定期開設“稅收大講堂”,通過以老帶新、原國地稅干部結對子的方式,促進雙方業務互融互通和干部技能提升。與此同時,開展安康稅務好青年、最美女稅官評選活動、“十件小事促融合” “凝心聚力促四合”競賽活動和“秦巴明珠杯”文體活動,凝聚了合舟共濟的新力量。
改革一載,安康稅務交出亮麗成績單。全市稅務系統的稅收執法能力、組織收入質量、納稅服務質效、隊伍建設水平邁上新臺階,脫貧攻堅工作獲評全市中省駐安單位“綜合評價好”單位,被市委市政府和省稅務局分別表彰為目標責任考核和績效管理優秀單位。
市委副書記、市長趙俊民為稅務部門圓滿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點贊;稅務機構改革經驗被樹立為全市機構改革的樣板;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征管職責劃轉被省稅務局和兄弟市局喻為多快好省的“安康路徑”。
現代征管“協同共治”顯現“新效能”
稅收征管體系必須適應時代發展。構建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征管體系,是改革國稅地稅征管體制的重要目標之一。市稅務局嚴格落實“瘦身”“健身”原則,機構設置平均精簡25%。
“優化征管資源配置,推進稅費業務和信息系統整合優化,是建立優化高效統一的現代稅收征管體系的必然要求。”市稅務局征收管理科科長代海濤表示。
為統一執法標準,提高征管效能,市稅務局針對納稅人特別是自然人數量不斷增加以及企業經營多元化、跨區域的新趨勢,不斷優化征管資源配置,建立起了實體化、扁平化、專業化的稅源管理模式。與此同時,并軌運行“金三”系統,構建全方位征管數據采集體系和全員風險管理體系,以稅收數據融入“安康智慧治理”平臺建設,切實降低了企業涉稅風險,提升了稅收治理能力。 在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劃轉方面,市稅務局聯合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醫保局,構建起“單位自行申報、經辦核定費額、稅務組織征繳”的社保費征繳模式,完善了政府牽頭考核、經辦登記記賬、稅務征收入庫、鎮村社區督促的工作閉環。人人參與、稅費共管、協同共治的征管新方式正在形成。
全市稅務系統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把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與落實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相結合,增強工作“推動力”;與推進“打虛打騙”相結合,增強工作“滲透力”;與深化稅警協作機制相結合,增強工作“合成力”;與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相結合,增強工作“影響力”。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四力”工作法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領導小組組長莊長興的充分肯定。
民威工貿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張會芝認為:“國地稅合并后征管更加高效,執法更加規范統一,資源配置更加合理,企業可以聽到一個聲音、看到一個標準,辦理涉稅事項也更有底氣、更加踏實、更節省成本。”
“通過稅制改革,以大數據為依托、以大風控為基礎、以大稽查為震懾的現代稅收征管大格局正在加速構建完善。”市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黃治倫說。
納稅服務“品質提升”亮出“新面貌”
機構改革,服務先行。市稅務局堅持把市場主體的評價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標尺,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流程更簡、效率更高、服務更優的稅收營商環境。
據市稅務局納稅服務科科長周金娟介紹,市稅務局于掛牌先期就實現了“一廳通辦”“一網通辦”“一鍵咨詢”等服務,之后又相繼推出“1+3+N”行動計劃和新辦納稅人“守信雙向承諾”“容缺受理”等一次性集中辦理服務舉措,將涉稅業務歸集到“窗口一次受理、流程內部流轉”,納稅人業務辦理時間平均縮短5至10分鐘,壓縮辦稅流程70%。
安康墨白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財務人員蘭靜拿著市稅務局編制的“最多跑一次”清單介紹:“精簡資料報送125項,取消報送資料140項,285項業務‘全程網上辦’,267個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80%以上的涉稅事項我們足不出戶,登錄網上稅務局即可辦結。”
自助辦稅設備全覆蓋,車購稅同城通辦,市縣鄉三級業務“一窗通辦”,不動產業務辦理實現“進一個門、到一個窗、辦幾家事”……這樣的“大服務”給納稅人帶來全新的極速辦稅體驗。
與此同時,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出“銀稅互動”金融產品,將潛在受惠企業由284戶增加到6009戶。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形成獨具特色的“安康稅務經驗”。
改革不停步,服務無止境。安康各級稅務部門定期召開納稅人座談會,問需問計于納稅人;市縣兩級黨委班子成員帶領稅務干部,在全市開展納稅服務“大走訪、大輔導、大征集、大宣傳、大問需、大改進”活動。在安廣電臺、安康日報、安康電視臺等市級主流媒體,開辦“稅情360”“稅政直通車”和“稅務會客廳”專題欄目,線上線下同步,全方位、多層次做好培訓輔導服務。舉辦納稅人學堂講座,開設“稅收扶貧大講堂”和針對創業創新企業的“空中課堂”,幫助企業用好用活稅收政策,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納稅人的滿意就是最好的“軍功章”。市稅務局納稅人滿意度連續5年蟬聯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繼續位居全省首位,所轄5個縣區局在全省128家單位中排名前十。
減稅降費“一號工程”激活“新動能”
史上最大規模減稅,是機構改革后市稅務局迎來的首場“趕考”。
“采取‘實打實’‘硬碰硬’舉措,確保符合條件的納稅人應知盡享稅收優惠政策。”市稅務局減稅辦副主任、收入核算科科長鄭華燕介紹。為最大程度釋放政策紅利,市縣稅務部門將減稅降費作為“一號工程”,實施“一把手”負責制,建立政策落實、核算分析、社保非稅和督察督辦等8個工作小組,明晰各層級各部門工作職責,及時收集政策執行中的意見建議,協調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全力為減稅降費工作“保駕護航”。
為確保減稅降費政策“精準滴灌”不落一戶,市稅務局以解決納稅人、繳費人和基層稅務人實際問題為導向,各級稅務部門通過納稅人學堂、上門輔導、12366、微博微信推送等“線下+線上”方式開展全方位政策輔導,向納稅人和繳費人宣講政策內容,講解申報表填寫,全力確保新政宣傳無死角、政策落實無堵點,讓改革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減稅效果加速顯現,在為更多納稅人減輕繳稅負擔的同時,也讓市場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和釋放,為安康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澎湃動能”。
陜西新智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高新開發區內,從事新材料及制品研發的公司。近年來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項目一項就享受企業所得稅減免40余萬元。“是稅務部門的幫助,讓我們增強了研發的動力,提升了市場競爭力,免除了后顧之憂,堅定了發展的信心。”公司負責人陳世學說。
減稅降費的“喜雨”同樣下到了小微企業“心坎里”。寧陜龍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會計小楊算了一筆賬:得益于普惠性稅收優惠政策,今年最少可節省稅費近6萬元,這樣直接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他說,公司計劃將節省的稅費擴大公司規模,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據統計,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減稅3.38億元,其中小微企業享受普惠性減稅4899萬元,受惠面保持100%。
改革風正勁,金州揚帆舞。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這一年只是一個開端。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機遇面前,安康稅務已經展現出全新的風貌。張大峰表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安康稅務人將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為高質量推進新時代稅收現代化和建設西北生態經濟強市持續貢獻‘稅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