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吳昌勇) 近年來,市科技局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主動面向主導產業科技創新主戰場,立足安康資源稟賦,積極推進富硒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技術帶頭人培養、產學研合作等工作,為全市農業發展、脫貧攻堅、農民富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加快科技創新,助力富硒產業提質增效。該局支持的富硒茶、微細粉、紅茶、茶多粉、黑茶、黃茶、花香茶等重大科技成果15項,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富硒茶葉利用率由原來的20%提高到80%以上,讓安康茶葉走出國門,實現出口,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延長了產業鏈;支持魔芋即食食品、方便食品、新型膳食纖維飲品研發,讓安康魔芋身價倍增;支持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及深加工”“高劑量絞股藍總甙膠囊臨床實驗及生產”“絞股藍籽油系列產品研發”“平利絞股藍食品配方(秘方)粉技術應用與產業化開發”“漢瀾拐棗(萬壽果)富硒保肝解酒飲料研究開發與產業化”“富硒拐棗果汁活性成分及降糖機理研究及產業化”等項目,使安康絞股藍、拐棗等身價倍增,實現了產業升級和群眾增收的雙贏。
建設科技平臺,引領富硒產業發展方向。市科技局積極推進農業創新平臺建設,聚集科技創新資源。近年來,先后建成省級魔芋產業創新聯盟、富硒水產創新聯盟,支持申報建成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個,引領示范陜茶一號、山地獼猴桃等產品品種30余個,推廣“富硒茶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富硒魔芋標準化生產技術”“富硒核桃生產關鍵技術”等新技術40余項,加速了各縣區特色產業品牌化、標準化、規模化進程。打造了陜茶一號,秦魔一號、二號,絞股藍新品種秦龍、福音等一批知名品牌,引領全市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
培育科技人才,激發產業創新創業活力。依托“三區”人才、科技特派員等科技人才資源和6個國家、3個省級、3個市級星創天地,與高校院所建立的2家試驗示范站,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技術培訓,直接受益群眾達4萬人次以上。在全市培育出一支以農村技術能手、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為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并涌現出了王衍成、張百忍、崔鳴、王顯安等在內的一批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先進典型,成為引領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開展產學研合作,解決產業技術瓶頸。通過與科技部、省科技廳舉辦富硒產業創新挑戰賽,廣泛征集技術需求,面向省內外科研院所公開揭榜比拼,解決富硒產業發展中的瓶頸問題。通過與西農大、西安交大等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柔性引進人才、團隊開展課題攻關和成果轉化,為富硒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