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青中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們靠種茶維持生計。
“過去,一到茶季就得起早貪黑采茶、炒茶,然后背茶去城里賣,累得生病都不敢歇一歇,一年下來的收入卻不到1萬元,日子過得很清苦。”年逾60歲的村民朱達照回憶說。
2017年,標準化公路通到家門口。緊接著,茶廠投入生產,景區開放運營。朱達照不僅依靠茶產業脫了貧,還成為村上種茶大戶,去年,僅家里的13畝茶園就帶來了3萬元收入。
2020年2月紫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11月,全市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安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
立下“愚公志” 啃下“硬骨頭”
2月2日,剛下過大雪的平利縣金沙河村,空氣里透著絲絲寒意。第一書記王青山已經兩周沒回家,剛剛從茶山回到村委會,他連熱水都顧不上喝一口,又要馬不停蹄趕往村民李加翠家商量發展土雞養殖的事情。“群眾的事情每一件都拖不得。”王青山說。
每當提及王青山,李加翠都贊不絕口:“王書記真是想著法子幫我們增加收入,帶領我們又發展茶葉,又搞養殖,跟著王書記干準沒錯。”
李加翠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3月8日,在金沙河村脫貧攻堅誓師大會上,王青山“我要扎根金沙河村,把金沙河村當作我的第二個家”的表態贏得了一片掌聲。
如今,這個曾經貧困發生率高達71.3%的深度貧困村不僅脫貧摘帽,還成為全縣的脫貧先進村。
新一輪精準脫貧開展以來,安康貧困發生率由23.5%下降到1.3%。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8196元增加到2019年的10475元。這意味著安康每年有13.7萬多名群眾跨過貧困線,每天有370人過上“兩不愁三保障”的好日子。
秦巴腹地,哪里有貧困群眾,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脫貧攻堅以來,全市各級累計選派3782名干部擔任第一書記、13046名干部駐村幫扶,市縣1144個單位、1216個企業、105個社會組織參與幫扶,全市所有黨員干部結對幫扶。
立下“愚公志”,就扛起了沉甸甸的責任;啃下“硬骨頭”,才能兌現對人民的承諾。安康將一切人力財力物力向脫貧攻堅傾斜,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顯著改善,鄉村面貌和發展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貧困群眾的生活和命運發生了徹底改變。
下足“繡花功” 精準拔窮根
2月3日,在嵐皋縣滔河鎮興隆村,魔芋地里一片忙碌。村民們正進行疏林、砍灌、平整地塊。
產業帶頭人李以金打算今年新建600畝魔芋種植區,通過擴大規模引導更多群眾發展魔芋產業。“計劃3月15日以前,600畝魔芋全部下地、栽植。正常情況下每個月支付工資三四萬元。”
不僅僅是興隆村,漢濱區中原鎮東溝口村也是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該村村民劉志財魔芋種植從5畝發展到現在的20畝。如今,他蓋起了樓房,搬進了新居,年收入12萬元左右。
精準脫貧的安康實踐,就是立足于自身特殊市情,解決“怎么扶”的問題。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分類施策要求,安康走出了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特色減貧之路。
聚焦特色產業。安康探索形成了“支部+X+貧困戶”扶貧模式,把665個新社區工廠、1049個農業園區、1301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經濟實體聚集在黨旗之下,吸納60余萬名群眾進入綠色產業鏈抱團發展。
聚焦易地扶貧搬遷。自2017年起,安康探索發展以毛絨玩具、電子產品、紡織加工、農產品加工、特色手工藝品加工為重點的新社區工廠。目前,全市已發展新社區工廠691家,毛絨玩具文創企業增至390家,吸納就業20795人,其中貧困勞動力6208人。
聚焦消費扶貧。目前,安康市已有1443種扶貧產品進入全國扶貧產品目錄,涉及供應商423家、產值80.3億元;已建成消費扶貧專柜280個、專館48個、專區54個,“三結合三強化”推進消費扶貧做法得到國務院扶貧辦肯定并推廣。
聚焦新民風建設。安康把志智雙扶結合起來,開展以“誠、孝、儉、勤、和”為核心內容的新民風建設,教育引導廣大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增強發展動力。
脫貧增動力 齊力促振興
樂業才能安居——這是穩定脫貧成果、促進長效增收的關鍵之舉。
1月30日,辦完年貨的平利縣白果社區居民胡滿珍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現在跟城里人的生活沒兩樣。社區服務中心、平價購物中心、物業中心、充電樁、小菜園……社區里啥都有。”
胡滿珍2020年搬進白果社區,在社區的昌泰服裝廠上班,愛人趙勝平在城里務工。夫妻倆搬遷后的務工收入,牢牢穩住了這個四口之家的生活基本盤。
“社區建工廠、農民變工人,樓上居住、樓下就業”不僅是胡滿珍一家的生活場景,更成為安康易地搬遷群眾穩定脫貧的生動注釋。
自打進入安康樂秦佳玩具制造有限公司寵物玩具廠工作,漢濱區長嶺社區搬遷群眾陳志銀生活發生了變化。“搬遷前我就是一名農村婦女,一年四季種地務農。如今,搬進新家,還掌握了新技能,每月能拿5000元左右的工資。”已成為技術骨干的陳志銀高興地講述自己的變化。
鄉村振興說到底是人才的振興,是讓千千萬萬已脫貧群眾走上更加寬廣的自我發展之路。通過人的全面發展實現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標。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安康將以久久為功之勢和苦干實干之舉描繪更加壯美的鄉村振興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