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秦仁康
2020年的安康,留下了許多歷史性鏡頭。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安康,賦予“平安順利、幸福安康”的深情寄語,“五級書記”同框歷史性定格;守住陜西防疫“南大門”、全域脫貧摘帽,富強機場通航,平鎮、安嵐高速通車,“無水港”海鐵聯運啟運,西康鐵路“綠巨人”出發……
在這極不平凡的一年里,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記使命任務,堅持守正創新,主動擔當作為,繪就了特殊年份的那份精彩。
這一年,黨的創新理論入民心
2020年4月24日,在位于安康高新區扶貧空間的“安康閱讀吧”,“三新”宣講團第一次宣講精彩啟幕。
“故事里的主角叫王靜,是市中醫醫院重癥醫學科主管護師,也是我同事的妻子。2020年2月19日上午,王靜作為我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馳援武漢……”“三新”宣講團的成員張婉,深情地向大家講述白衣天使逆行出征的感人故事。臺上講得動情,臺下聽得動容。初心與使命、英雄和榜樣、大國與小家,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感染著每一個人。
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理論講師團牽頭組建的“三新”宣講團,以傳播新思想、培養新青年、建設新安康為責任和使命,講述著一個又一個安康好故事,源源不斷地傳播著安康好聲音。創辦全省市級首檔理論宣講電視欄目《“三新”開講》,這些觀點明、態度正的聲音,匯聚成不竭的精神熱流,激蕩著無數聽眾的心靈。
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安康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以黨的創新理論鑄魂立心,推動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實。
這一年,我市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做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學習宣傳,發行4.9萬余冊。市委中心組開展集中學習15次、集體研討5次,各縣區委中心組開展集中學習120余次,市委中心組、鎮坪和白河縣委中心組被省委宣傳部通報肯定。創新理論宣講,全面推行“理論+”宣講模式,組織各級各類宣講3000余場次。成立“三新”宣講團,構建常態化宣講機制,先后被省委講師團、省委宣傳部評為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一等獎。舉辦理論電視微宣講23期,200余萬人次觀看。推出網絡微宣講27期,閱讀量達50萬余次;抓好“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推廣運用,黨員干部注冊率居全省前列。
這一年,重任在肩踐初心
《“安康摘帽了!”》,2020年3月2日,《安康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這一歷史性消息,成為庚子春抗疫氛圍中最令人振奮的春訊。
2020年1月26日,也就是農歷大年初二,安康電視臺記者劉強、王仁玉深入市傳染病醫院病區,發出了《本臺記者對話省專家組:新冠肺炎完全可防可控》《楊才勇:離病毒最近的“白衣戰士”》等報道,讓面對疫情還有些困惑的人們,聽到了來自主流媒體的堅定聲音。
這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脫貧攻堅艱巨任務,我市統籌調動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力量和資源,強化宣傳引導,為打贏這“兩場戰役”提供堅強思想輿論支撐。
聚力抗疫宣傳,協同推進疫情防控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建立市縣鎮村聯動、新聞素材推送、涉疫信息研判處置機制。各級媒體累計刊發新聞稿件3.6萬篇,舉辦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9場次,發送短信5000余萬條,開通1883個大喇叭,及時推送防疫信息。開展網上聯合辟謠15期,處置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880余條。文化戰線創作“抗疫”主題作品939件。
助力脫貧攻堅,圍繞“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主題宣傳,組織舉行“打贏脫貧攻堅戰 決勝小康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16場,舉辦“決勝小康 奮斗有我”群眾宣講比賽。實施新民風建設三年提升行動,扎實開展“六項活動”和“五大行動”,新民風建設扶貧扶志經驗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先鋒》。圍繞易地搬遷社區新風塑造工作,組織開展“五凈一整齊”群眾性創建活動340余次,幫助搬遷群眾盡快融入社區生活。組織編印《綠色發展新路徑》《重塑新民風》《百萬大搬遷》《新社區工廠》《人大工作創新》5冊圖書資料,記錄展示安康綠色崛起、決戰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
這一年,安康聲音暖人心
《陜西安康:扶貧路上“全家總動員”》,2020年6月14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時長4分42秒的報道,講述著漢濱區扶貧干部魏杰一家4人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感人故事。這是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11次聚焦我市的其中一篇報道。
《安康?安康!五十四萬余脫貧群眾站上了新生活起點》《村民住新家 做個有“薪”人》……2020年, 《陜西日報》頭版刊發稿件36篇,頭版頭條6篇,位居省內各地市前列。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這一年,我市做優新聞選題策劃,組織開展15個專題集中采訪活動,累計在中省主流媒體重要欄目、版面刊發有影響的重點稿件2600余篇,安康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鼓舞著每一位安康人,更讓中省主流媒體紛紛將目光投向安康,投向這片矢志攻堅、追趕超越的熱土。
市級媒體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勇擔使命任務,推進融媒發展,充分發揮著主流媒體的宣傳引導作用。市級媒體15件新聞作品分獲陜西新聞獎一、二、三等獎,安康廣播電視臺被人社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署表彰為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集體。累計投入資金4284萬元,縣級融媒體中心全部建成,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嵐皋、旬陽縣級融媒體中心獲批《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市級媒體融合穩步推進,建成市網絡安全應急中心。
精心組織好全市“兩會”、第二十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暨富硒產品博覽會、“名優特色產品展示+重點招商項目推介”等重要會議、重大活動的宣傳報道。市級新聞發布平臺共舉辦新聞發布會37場,其中策劃舉行“脫貧攻堅”“營商環境”主題系列發布會21場,新聞發布工作被省委宣傳部通報肯定。
這一年,“弘德安康”筑愛心
一名高中生,成了安康的形象代言人。
2020年12月,由安康新聞網首發報道的見義勇為“追車少年”石夢林,追攔肇事車、救助受傷者的事跡迅速全網“飄紅”,被《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全國各大媒體先后轉載并加以推送,閱讀量過億次,被網友們“怒贊”,稱其為“最帥追車少年”。
這樣的“主旋律”,始終在安康唱響并實踐。這一年,我市制定《貫徹落實〈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實施方案》和《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實施方案》,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進兩融入”。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扎實做好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和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
深入開展“弘德安康”建設,新建文明安康大型善行義舉榜、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安康家風館、安康好人館等9處,8人榮獲陜西省第六屆道德模范及提名獎,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22人榮登“陜西好人榜”;9個單位及個人獲評陜西省志愿服務“四個最美(佳)”先進典型,3個志愿服務組織、3名志愿者分別被表彰為全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志愿服務組織、優秀志愿者。
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經過6年的不懈努力,安康市被命名表彰為省級文明城市,并入選2021-2023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石泉縣榮獲省級文明縣城,市人民檢察院等15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及個人被中央文明委命名表彰,市委機關等33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159個省級以上文明單位順利通過中省復查驗收。整體推進嵐皋、石泉、旬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國試點工作,縣、鎮、村三級架構體系基本建立。
這一年,文化惠民更貼心
2020年9月30日晚,我市傾力打造的原創風情歌舞劇《漢水長歌》在安康漢江大劇院首演。《漢水長歌》由生息、趕春等七個篇章組成,深入挖掘安康民歌、傳統戲劇、傳統舞蹈、傳統技藝、安康民俗等非遺元素和本土藝術形式,彰顯安康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這是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安康著力推出的風情歌舞劇,被列入省委宣傳部2020年度陜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項目,省文旅廳2020年度全省20部重點劇目之一,是省、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并參加了省第九屆藝術節展演。
這一年,我市始終統籌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通過國家技術評估,即將命名。漢江大劇院、安康美術館、安康非遺展覽館建成投用,市圖書館、市群藝館完成改擴建。“安康閱讀吧”24小時自助圖書館覆蓋縣區,在全省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效能抽查中排名第一。
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萬余場,承辦2020年全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落實項目資金達5.97億元。漢陰縣榮獲全國首個“中國家訓文化之鄉”,三元村農家書屋獲得全國第八屆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石泉縣、寧陜縣被列入陜西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
推動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制定《安康市文藝創作重點項目扶持辦法》。長篇小說《爐火時代》獲得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創作項目扶持。漢調二黃現代戲《半云榜》、紫陽民歌劇《鬧熱村的熱鬧事》獲得第九屆陜西省藝術節“文華”劇目獎。推動文化產業恢復性增長,實施文化產業市場主體培育“雙十雙百”工程,創建省級文化產業園區3個、示范基地4個、骨干文化企業7家。全年新增規上文化企業19家,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達46.1億元,同比增長5.2%,位居全省第二位。爭取省級文化產業專項資金1030萬元,古西城文化園、恒口毛絨玩具五大運營中心、漢陰書院等一批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建成運營。
立足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步入“十四五”開局之年,圍繞慶祝建黨百年宣傳教育這條工作主線,在高質量發展的火熱實踐一線,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牢記使命、矢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