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陸青波)記者從4月16日召開的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十三五”以來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之高、政策舉措之實、治污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的五年,也是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快的五年,在此期間,沒有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和因環境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確定的生態環保主要任務全面完成。
五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強化措施、苦干實干,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任務高質量完成,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空氣質量進入國家空氣質量達標城市行列,優良天數由2015年的295天增加到346天,PM2.5年均濃度由50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由4.71下降到3.30;城市水環境質量自2018年以來連續3年保持全省第一,漢江安康段持續保持優質水質,為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作出了重大貢獻。
生態文明創建走在全省前列。全市生態環境治理深入推進,清理取締瀛湖庫區養殖網箱3.5萬余口;完成11個縣級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安康江南再生水廠建成投用;完成206個鎮、808個村農村環境整治,打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117個;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高質量完成。排污許可管理步入規范化,全市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較2015年大幅下降,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48%,順利完成了“十三五”減污降碳任務。
生態環保長效機制不斷健全。頒布《安康市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條例》《安康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安康市漢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全面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五項機制”和“三色”督辦單制度,《安康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進入審定。
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大幅提升。建成1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6個大氣自動監測站和13個大氣監測微站;建成全省首家、全國一流的南水北調環境應急處置中心;建成市、縣環境應急物資儲備庫。生態環保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干部力量得到加強。
據悉,今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和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為目標,重點抓好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開展礦山生態環境整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做好執法監測應急、扎實推進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開展生態環保宣傳教育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