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吳星 沈奕君
動員、培訓、宣講、踐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平利縣各鎮(zhèn)各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宣傳黨史知識,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淬煉初心,持續(xù)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干勁。
“切實增強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政治責任感,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不斷堅定接續(xù)奮斗的信心決心,奮力譜寫平利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平利縣委書記鄭小東在全縣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說。
挖掘紅色資源,打造家門口的“紅色課堂”
“廖乾五是南昌起義主要策劃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始人賀龍元帥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介紹人……”4月19日,平利縣城關初級中學九年級八班的宣講員鄒雅萱,在校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廖乾五”塑像前,飽含深情地向參觀人員講解烈士的革命故事。
1886年,廖乾五出生于平利縣八仙鎮(zhèn)龍門街,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優(yōu)秀黨員,人民軍隊創(chuàng)建初期的高級政治工作干部,歷任“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黨代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主任、黨代表,中共湖南省軍委書記等,為建立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為北伐戰(zhàn)爭和南昌起義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
清明節(jié)期間,平利縣舉行黨史學習教育“清明祭英烈”活動,廖乾五等革命先烈的故事,在講解員的講述下再次回蕩在耳畔,平利縣文明網還設立“祭英烈、學黨史、聽黨話、跟黨走”網上祭英烈活動專區(qū),倡議黨員干部群眾為英烈們“云獻花”,表達人民群眾對英雄先烈的追憶緬懷。
近年來,平利縣不斷挖掘紅色資源,積極編排廖乾五革命精神紅色文化情景劇,組織創(chuàng)作了《廖乾五》連環(huán)畫,出版發(fā)行了《廖乾五在大革命中》,加大對革命遺址、廖乾五先烈故居的保護力度,推進校園劇《軍魂廖乾五》進軍營等活動,傳承紅色基因,依托英雄故居、烈士陵園等紅色教育基地,選拔黨史學習教育義務宣講員,培養(yǎng)校園黨史“小小講解員”,著力打造干部群眾家門口的“紅色課堂”。
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
連日來,老黨員王向東每天多了一項新計劃,在“愛平利”App上聽黨史。像王向東這樣拿著手機聽黨史的黨員,在平利縣越來越多。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平利縣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方式,發(fā)揮媒體融合效應,在縣內各平臺開設專欄、專題等,讓干部群眾隨時隨地“視、聽、讀、看”學黨史。
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邀請知名專家教授來平舉辦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報告會,利用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形式,開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精心設計黨員干部培訓課程,把黨史作為黨員干部、黨支部書記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分層分批組織專題培訓,組織黨員干部、中小學生參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館,舉辦一場紅色經典交響音樂會、展播一批黨史題材的電影、表彰一批優(yōu)秀共產黨員、拍攝一批微電影、微視頻,引導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緊跟核心,牢記囑托、砥礪奮進。
堅持“規(guī)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出亮點。縣委宣傳部開展“學黨史、送理論、傳文化、促發(fā)展”主題實踐活動;共青團聯合縣婦聯舉辦“學史崇信、立心鑄魂”主題演講比賽;縣機關工委開展“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知識競賽;縣文聯與縣詩詞學會開展“學黨史、助振興、慶百年”詩詞創(chuàng)作競賽;縣圖書館設置“初心書屋”和“黨史閱覽室”專題閱覽區(qū),開通“博看黨建云”專題學習平臺,推出建黨100周年專題電子書籍;縣文化館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音樂《黨旗映紅中國夢》,為黨史學習凝聚力量……
一個個單位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史知識,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確保黨員學得進去、學得到位。
注重“學”“做”結合,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3月23日,平利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倫富與縣政府辦機關全體黨員在正陽鎮(zhèn)龍洞河村開展“學黨史、踐初心、助振興”主題黨日活動,和當地干部群眾一起種植中藥材,以實際行動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奉獻力量。
為了把學習黨史同推動工作、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不斷豐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內容,平利縣學以致用,不斷增強黨史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平利縣工業(yè)集中區(qū)把黨史學習與為企業(yè)紓困解難結合,推行主要領導抓總、科級領導包片負責、全體干部入企幫扶工作機制,做好要素保障;縣融媒體中心利用全媒體平臺,在做好黨史學習教育新聞宣傳的同時,幫助農戶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縣總工會利用“陜西工會”App軟件,依托就業(yè)服務平臺,為用人單位和貧困勞動力搭建平臺,進行線上招聘、就業(yè)指導、技能培訓;縣林業(yè)局把黨史學習與產業(yè)發(fā)展相結合,選派林技專家深入產業(yè)園、田間地頭進行技術培訓;縣科協把黨史學習與科技服務結合,針對有機茶葉種植、茶葉加工技術,開展科技大講堂,提高茶農種植技術,解決茶葉加工技術,讓產業(yè)提質增效;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把學習黨史與提升縣域營商環(huán)境相結合,積極聯系相鄰的湖北竹溪縣、竹山縣等地,開展“跨省通辦”活動,減少群眾跨省辦事跑路次數和辦事成本……
目前,平利縣各部門從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出發(fā),清單式管理、臺賬式驗收,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真正把黨史學習教育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務實舉措,切實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