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曦
時逢芒種,正是青梅煮酒論詩時。巴山第二峰化龍山向省內外文學藝術家發出詩意的邀約,6月4日至6日,省市著名詩人、作家、學者、書畫家、導演40余人走進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詩意安康·探訪化龍山自然之秘大型文化采風活動。
此次采風活動是詩意安康系列活動之一,由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安康日報社、安康詩歌創作基地共同舉辦,以充分發揮作家和文學在文化興區乃至建設人文安康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向外推介展示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好生態、建設生態文明的好聲音、生態衛士的好故事,讓更多的人走進化龍山、了解化龍山、熱愛化龍山,增強化龍山自然保護區在全省、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為加快建設巴山北坡生物多樣性保護科研基地、自然教育天然課堂、生態惠民示范區凝聚人氣、增強動力。
仲夏的化龍山綠茵滴翠、萬木蔥蘢。文學藝術家們分組深入化龍山,過河谷、攀陡壁、穿深林,在行走中感受層次豐富的原始生態系統,聆聽生態保護專家的科普講解,體悟生態衛士不畏艱險、默默奉獻的精神。座談會上,文學藝術家們表示,這是一次詩意之旅、審美之旅、滌蕩心靈之旅,也是一次生態科學之旅;通過實地踏訪,對化龍山的生物多樣性和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職責定位有了清晰認識,深深被化龍山的俊、雄、奇、險、幽、秀之美所折服,被生態衛士扎根深山、求真務實的精神所感動。圍繞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文化興區”建設,大家暢所欲言,提出了很多真知灼見,并表示下一步將用文學、歌曲、紀錄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為化龍山生態保護貢獻文化力量,攜起手來讓化龍山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美景常駐。
陜西化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陜、渝、鄂三省接壤地帶,是珍貴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在科學上有重大國際影響和特殊科學研究價值,是中國具有標識意義的生態空間,是國家重要的“生態特區”。 進入“十四五”時期,保護區將大力實施“法治建區、科研立區、文化興區、共管強區”的優區強局戰略目標,把化龍山加快建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基地、自然教育天然課堂、生態惠民示范區,為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