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志貴
近年來,紫陽縣緊扣“人才強縣”實施“五個一批”發展戰略,立足縣情實際,合理開發利用鄉村振興人才資源,實施“百千萬”人才振興計劃,培養“百名優秀拔尖人才、千名農村致富帶頭人才、萬名實用技能人才”,全面實施以修腳足療為重點的五大技能人才免費培訓,以“人才優先”全面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搭建平臺。該縣以“人才資源為第一資源”和“民生為本、人才優先”為理念,積極打造紫陽縣城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和蒿坪鎮雙星社區農貿市場創業孵化“兩個基地”;搭建鄉鎮(社區)創業就業服務平臺;每年選派一批優秀年輕人才到全縣20個重點項目掛職鍛煉;引進100名領軍人才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組織100名民營企業家等專業人才走出去培訓學習深造;新聘紫陽發展智庫專家顧問20人,引進西安交大等高校科技人才25名。
創新機制。該縣圍繞培育發展地方特色支柱產業和重點企業,建立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的人才市場運行機制,建立不同單位(企業)間各類人才流動機制、完善人才補充機制,開展以政府為導向、用人單位為主體、社會力量為補充的人才獎勵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經濟利益和社會榮譽雙重激勵機制作用,并制定出臺一系列扶持人才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建立人才獎勵基金,對各類有功人才進行重獎。
建檔入庫。該縣針對實用人才相對分散的特點,建立縣、鎮、村三級管理服務體系,按照科技推廣、能工巧匠、生產開發、經營管理等分門別類建立農村鄉土(實用)人才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同時,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管理制度,將其納入全縣17個鎮綜合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實現農村實用人才管理服務規范化。緊密結合農村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程”,堅持培養與使用、普及和提高相結合。
創立品牌。該縣把教育培訓作為人才隊伍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抓手,列為提高勞動技能、解決城鄉就業、加快精準脫貧、接續鄉村振興和富民強縣的頭等大事,把人才技能培訓寫進每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縣政府連續五年將《加強人才技能培訓的意見》下發到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并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同時,按照“培訓機構+政府推動+龍頭企業(產業合作社)+技能人才”的工作機制,實行包吃包住包安置、免學費免日用品費、補助交通費、穩就業穩收入“三包兩免一補兩穩”等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探索出“組織、培訓、安置、維權”四位一體的技能人才培訓“紫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