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城市的發展,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變成“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動力,堅持鍛造自身發展長板,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就業、教育、交通、醫療、文化體育……全市各級各部門將這些民生領域“頭等大事”專門列清單、催落實,通過“民心工程”,真正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挖細掘 讓民心更暖
“這兩天陽光好,沿著黃土梁新路上香溪洞游玩的人不少,來吃飯的人也比去年明顯多了。”連日的晴好天氣,給漢濱區金川社區香溪洞景區的農家樂老板王小東帶來了好生意、好心情。說起今年社區新修的這條路,附近居民和商戶沒有不真心稱贊的。
金川社區轄區二、三組黃土梁道路緊鄰香溪洞風景區,路況好壞不僅關系著安康旅游城市的外在形象,也關系著梁上百十戶居民的日常出行,更牽扯到沿線40余家農家樂的生意好壞。由于近年來人口流動加劇、車輛碾壓增多,黃土梁道路多處路面出現坑槽,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
相較于簡單修路了事,金川社區選擇在黨員干部進社區“領崗認責”的基礎上,開展“黨員結對服務,打造農家示范點”活動。
社區召集農家樂商會及農家樂商戶代表,廣泛開展調研,根據調研結果制定解決方案,第一時間對社區農家樂周邊1000余米道路進行維修硬化。
不僅如此,社區黃土梁片區黨員、組干部、社區干部、轄區單位黨員結對幫扶農家樂,2人為一隊服務2戶,在每戶懸掛“我是金川黨員,我在您身邊”服務牌,亮明黨員身份,明確服務內容,同時通過公示聯系電話等方式,形成結對服務,共同為商戶做好后勤,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
為確保活動成效,社區設置“紅色服務站”,站長由社區黨支部書記兼任,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由社區“兩委”班子人員及群眾推選優秀無職黨員擔任。同時將黨員干部服務情況納入黨員紅黃榜管理及年終干部考評,對表現優秀的黨員干部予以獎勵,每年評選“農家樂黨員示范戶”。
道路阻礙發展的問題不僅得以解決,區域經營也得到提升。黨員干部辦實事時的“深挖細掘”,不僅暖了民心,更厚植了民生發展的根基。現如今,漢濱區五里鎮、白河縣中廠鎮、平利縣長安鎮、紫陽縣煥古鎮、寧陜縣筒車灣鎮等13個鎮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一批又一批的黨員干部扎根基層,“深耕”民生領域,馳而不息、久久為功。
從品牌服務 看城市品質提升
在更寬廣的民生領域,“我為群眾辦實事”不僅表現在解決民生問題往深挖、有方法,更體現在提升服務、打造品牌,以“微實事”撬動“大民生”。
“老舊小區還沒開始施工社區就來挨個通知,任何意見隨時反映。”聽說社區有了黨員會客室,家住老城街道鼓樓社區的李盆改便去提了3個建議:強電入地、暢通排污管道和天然氣入戶。
“以前回家像進‘盤絲洞’,空中飛線讓人擔驚受怕,現在強電入地,還了我們一片藍天!天然氣公司也聯系好了,排污管道系統的修繕方案我們也聽社區干部講過了。”看到自己反映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壓在李盆改心頭多年的3塊大石頭終于落了地。
今年以來,鼓樓社區以為民辦實事為落腳點,探索試點“搭建黨員會客室、架起黨群連心橋”模式。根據黨員干部自身擅長和現有工作職責分工,以輪班值班的形式“常駐”黨員會客室,聽民情、解民意、化民憂,實行個性化服務供給,為黨員和居民提供政策咨詢、困難救助、矛盾調解、志愿服務等多項個性化、多元化的服務。
依托“黨員會客室”品牌服務,運用“黨建+”系統思維,鼓樓社區爭取投資近2億元,改造老舊街區4條,建成少數民族特色美食街1條,常態化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23人;組建社區治安聯防隊30人,堅持每天24小時巡邏;成立金秋藝術團、產業文化中心等文藝服務隊5支,定期開展文藝演出活動;大力表彰“好媳婦”“好婆婆”“星級文明戶”等,強化居民教育、促進民族團結。
現如今,老城街道下轄的各黨組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確立了特色支部品牌:培新街社區“2421”社會治理模式、大北街社區“三步走”激發服務熱情、西大街社區“兩抓三融四建”、西關社區“新1231”黨建工作模式、興科集團黨總支“三有三亮”……目前,老城街道已建立全市叫得響的社區黨建品牌3個,提供精細化服務2萬余人次。
與此同時,針對全市教育、體育、衛生、養老、殘疾人康復、文化旅游等領域短板,我市積極爭取項目、籌措資金,切實提升城市品質。目前已爭取中省項目33個、資金3.9億元,其中爭取教育強國項目22個、資金1.5億元,居全省第一。
聚焦“急難愁盼” 成果可見可感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真正把辦實事的“路線圖”轉為“效果圖”,還得穩扎穩打、用心用情辦好一批民生“關鍵小事”,解決群眾的“心頭大事”。
為進一步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市政務大廳設立“辦不成事”窗口,倒逼部門優化服務。自5月份成立以來,市縣(市、區)各窗口共協調解決各類群眾“辦不成事”反映的問題26件,累計提供咨詢解答、現場幫辦、委托代辦、上門服務12800余人次。
前不久,市民郭先生就體驗了市政務大廳“辦不成事”窗口的服務。在為孫女辦理新生兒醫療保險參保登記時,他感到程序復雜、耗費時間。“辦不成事”窗口接待人員于楊麗一面聯系漢濱區幫辦專員為郭先生提供幫辦服務,一面將情況上報。
郭先生的業務當天辦理完畢后,市政務服務中心針對郭先生反映的問題,隨即迅速召集市醫保經辦處、漢濱區醫保經辦中心、漢濱區政務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召開聯席會議,確定了探索開展新生兒出生醫學證明、戶籍登記、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等“出生一件事”套餐梳理工作,啟動安康城區“出生一件事”套餐服務。
到市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以來,于楊麗和同事們數次受到各級主管部門表彰。作為一名年輕黨員,她說:“遇到特殊困難群體,主動詢問、耐心溝通,對待來辦事的群眾,急群眾之所急,只要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成想辦法,就能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真正和群眾心連心!”
時代出卷,人民閱卷。我市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始終聚焦民心所向,以厚民生為本。據統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市聚焦“三高”謀發展,下氣力破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分層分類建立辦實事項目清單467項,市級領導帶頭領辦“硬骨頭”事項66項。目前720項政務服務事項已實現“網上通辦”,490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理”;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4萬人,城鎮新增就業2.1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10.2%和14.7%;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5490個,省標高中實現全覆蓋;縣級綜合醫院和中醫院“二甲”實現全覆蓋,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達到省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