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俊 陳楚珺
剛剛過去的2021年,漢陰縣平梁鎮興隆佳苑社區可謂收獲滿滿:11月16日,社區迎來了全省推進“三變”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陜南片區)現場會的觀摩代表;12月31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按照“136”分紅模式,將當年60%的經營收益近33萬元分給了459戶社區居民,為這一年畫上了圓滿句號。
興隆佳苑社區是我市通過“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最佳范例之一。這樣的范例在我市遍地開花。漢濱區忠誠村、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也是此次現場會的觀摩點,特色同樣鮮明,成效同樣顯著。平梁鎮副鎮長、興隆佳苑社區黨支部書記歐波告訴記者,現場會觀摩反響很好,會后已有十幾批市內縣鎮村的人員來社區參觀交流,“三聯模式怎么抓”“產業怎么銜接”“黨建引領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具體做法,都是參觀人員關心關注的焦點。
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1782個涉改村(社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實現收益,累計集體收益總額4.32億元,分紅1.98億元。而參觀人員關心的這些做法,也正是當前我市各新型村集體經濟組織在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全市按照“三變轉方式、政策激活力、服務提效能、監管促長效、三聯強保證”的工作思路,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走出了一條壯大集體經濟的新路子。聚焦“三變”轉方式。充分利用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清產核資成果,以股權量化為重點,促進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有效激活自然資源、存量資產、人力資本等,聚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聚焦政策激活力。出臺《安康市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五年行動的實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涉農整合與地方財政資金統籌支持村集體發展長效機制,確保整合后產業資金60%用于村集體經濟發展,累計投入村集體各類資金102.19億元。聚焦服務提效能。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包抓、專家團隊包片幫扶、駐村干部具體指導的服務機制,把準政策方向,理清發展思路,聚合優質資源,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聚焦監管促長效。緊盯“三資”經營、收益分紅等關鍵環節,建立村財鎮管、審計全覆蓋、村民委員會監督、第三方監管“四位一體”監管機制,率先在全省開通“銀農直連”資金支付審批系統,已建賬進行會計核算的村1610個。聚焦“三聯”強保證。強化“黨建+”系統思維,創新推行“支部聯建、產業聯盟、資源聯享”工作機制,實現了股份化、協作化、多元化利益共享,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媒體深度報道。
同時,全市各村集體組織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路徑,立足資源稟賦、突出特色優勢,探索了一批有活力、可推廣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重點包括股份合作型,采取參股入股模式,把資金和閑置學校、山林、土地等集體資源資產入股市場主體,通過“村企合作、村社合一”等方式,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如寧陜縣海棠苑村以參股方式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村集體經濟收益突破70萬元;主導產業帶動型,圍繞發展產業集群、產業強鎮、“一村一品”,將村集體經濟與發展區域主導產業相結合。如石泉縣依托“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發展全域旅游,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異地置業型,通過資金整合、異地置業,將資源匱乏、無成熟項目的村集體資金集中投入到條件成熟項目,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如鎮坪縣發龍村在縣城投資“發龍商場”項目,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委托經營型,鼓勵村集體通過發包、返租倒包、資金投資等方式委托第三方機構經營,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如漢濱區355個村集體將7.01億元經營性資金以委托(代持股)方式投資到國有控股的區資產運營公司進行經營,每年固定收益5.5%;新型社區型,圍繞易地搬遷社區,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參與新社區工廠和產業園區建設經營,有效提升組織服務功能。如漢陰縣興隆佳苑社區與相鄰的兩個村集體組織聯合投資蠶桑園區,通過共建共享實現了多方共贏。
在黨建引領下,健全機制保障,構建了“三聯共建”、“支部+X+農戶”、支部與產業鏈融合、“四級聯動”、考核獎懲等五大機制,是我市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一大“秘訣”。我市始終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三變”改革全過程,發揮基層黨組織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按照“大聯小、強聯弱、川聯山、近聯遠”思路,采取同質聯營、異業聯動、龍頭聯帶等方式,實現產業共建、資源共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推進特色產業補鏈強鏈延鏈。在人才保障上,創新工作機制,促進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引導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撬動各類資源下沉到村。石泉縣“能人興村”“鎮村一體”做法分別被評為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最佳案例和陜西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獎。通過把支部建在規劃、組織、加工、營銷等產業鏈各環節,切實發揮黨支部在全產業鏈上的領導核心作用,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建立市縣鎮村黨組織以上帶下、上下互促、一貫到底的“四級聯動”工作機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黨建引領能力不斷增強。將推進“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考核內容,市委狠抓落實,重點督辦推進,采取月督查、季通報、半年排名、年終考評工作機制,確保工作落實落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