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肖兵
“產業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大力推進中藥產業現代化,振興鄉村經濟。”在參加政協分組討論時,市政協委員汪信娥開門見山。
作為民盟界別的委員,汪信娥長期關注我市中藥產業發展。去年,她用了近一年時間對安康中藥產業發展深入調研。“調研發現,安康中藥材具備‘種類多質量好、基礎好潛力大、政策優機遇好’等優勢,加上近些年全市對中藥產業發展的重視與推動,許多工作取得新進展。”
“去年,我市積極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中藥材試驗示范站,此前‘陜澳中醫藥產業園’項目也落戶安康,等正式建成,我市可利用澳門國際化窗口推動地道藥材走入更廣闊市場。”汪信娥說。
汪信娥坦言,雖然這些年我市中醫藥產業發展步伐較快,但仍存在一些明顯短板不足。“比如中藥材質量參差不齊,生產體系不夠完善,專業技術支撐不足等,都需下硬茬解決。”
對下一步發展,汪信娥建議,首先要強化產業體系,做大“秦巴藥谷”品牌。“可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將中藥生產、加工企業與農戶連接起來建立利益共同體,統一種源引進、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收購,打造安康特色藥源基地。”她說,市場方面可依托陜澳中醫藥產業園區、農博會、中醫藥現代化國際科技大會等平臺,全面、高效掌握中藥材種植、收購信息。同時,強化質量體系建設,建立中藥材生產流通追溯體系。一方面加強技術支撐,持續深化院地交流合作,讓更多地理標志中藥產品落戶安康。
人才隊伍建設上,她建議除各類培訓外,更要健全技術服務體系,盡快出臺中藥材生態種植技術規范。另外要繼續完善制度,建立中醫藥產業發展創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同時優化發展環境,引進一批能帶動我市中藥材產業提質升級的大項目、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