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楚珺
春到茶鄉,人在綠中。安康市百萬畝茶園進入采摘上市“黃金期”。
漢濱區大竹園鎮東旭茶園迎來全市2022年首個春茶開園儀式,來往游人品茶香,游茶園,襄茶事;平利縣長安鎮田珍茶業基地中,規�;洜I、科技化生產為春茶產銷兩旺增勢賦能;紫陽縣多措并舉、多方聯動,讓富硒茶鄉防得住疫情,聞得見茶香……據統計,2022年我市春茶產量已突破5000噸,春茶銷售額預計突破40億元。
2020年4月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平利縣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考察調研時,與現場茶農親切交流。牢記殷殷囑托,安康多維發力,構建安康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態勢,現如今,“安康富硒茶”品牌價值躋身全國20強。
“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的故事仍在繼續,踏步于秦巴漢水的綠色畫卷中,處處都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創新實踐。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兩年來,安康扎實推動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初步探索出一條欠發達地區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高質量發展新路。
秦巴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川陜革命老區,在“四區”疊加的獨特市情下,安康按照省委、省政府“促進陜南系統邁向綠色循環發展”決策部署,把循環產業體系作為綠色發展的命脈,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提出了“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發展總綱,實現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協同推進。
同時,著力構建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優先發展生態友好型產業,壯大發展綠色工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文旅康養、毛絨文創、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以綠色、低碳、循環為標志的生態友好型產業占GDP比重85%,以生態友好型產業為支撐的綠色循環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通過不斷提高園區綜合承載能力,全市23個開發區(園區)優化整合為11個開發區。全市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400萬平方米,安康高新區富硒創新型產業集群獲批進入國家試點,在全國國家高新區中綜合排名實現“六連升”,與恒口示范區分別被確定為國家消費電子產業、毛絨玩具產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瀛湖生態旅游區成為安康首家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單位;各縣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優勢,特色差異錯位發展,漢濱、石泉、平利縣域工業集中區創建全省首批省級特色專業園區,全市19個縣域工業集中區、1530個現代農業園區創造了全市30%的產值和80%的進出口總額。
用好“鏈長制”,繪好“產業圖”。緊緊圍繞“產業強市”戰略,安康創新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機制,為“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產業體系保駕護航。
連日來,在省級重點項目——漢濱區毛絨玩具文創總部產業園里,每天有400多名工人進場施工,全力以赴加快推進二期項目的建設進度。
“毛絨文創二期項目主要在補鏈強鏈上進行充實,引進高端智能文創產業項目和設計研發平臺,建成以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達12億元,年創稅收1.2億元,帶動就業3000多人。”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項目招商部副部長徐宏梅介紹說。
產業集群蓬勃發展,群眾生活富裕美好,綠色循環發展繪出幸福安康底色。壯大綠色產業規模,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強產業載體平臺,強化產業開放協作……一條一條抓落實,一項一項見成效,在開創綠色循環發展新局面的前進道路上,時代的考題已經列出,安康直面風浪,把舵領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