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徐申全)今年以來,紫陽縣針對農村干部隊伍人才匱乏、后繼無人難題,堅持在動態化、精準化、個性化、常態化管理上下功夫,切實加強村級后備隊伍建設,為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動態化儲備。結合開展換屆后鎮村班子建設“回頭看”,對全縣175個村、32個社區班子運行情況全面調研,組織實施“雛雁矩陣”計劃。扎實開展“雙培養”活動,堅持把本土大學生、返鄉創業人員、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鄉賢等人選納入村級后備對象,通過干部推、群眾評、“兩委”議、鎮委審等形式,建立村(社區)后備干部信息臺賬。建立健全村級后備干部入庫資格鎮級聯審、村級年度評議制度,實行動態化管理,暢通村級后備干部進出渠道。截至目前,該縣已有630名優秀人才納入村級后備人才庫,其中本土大學生22名、致富能手321名、返鄉創業人才66名。
精準化培育。堅持把村級后備力量納入鄉村人才培訓計劃,采取縣鎮集中辦班、“線上+線下”培訓模式,重點圍繞鄉村振興、政治理論、法律法規以及農村實用技術等專題,全面提升村級后備干部政治理論素質、服務群眾能力和黨建業務水平。截至目前,鎮級舉辦村級后備干部集中培訓17場次,累計培訓700余人次。建立“1+N”跟蹤培養幫帶機制,根據后備干部的性格特點、個人專長和工作職責,落實鎮聯村領導和村“兩委”成員結對幫帶,通過幫思想、教方法、指路子,促進村級后備干部融入大局、快速成長。
個性化歷練。建立村級后備干部適崗鍛煉機制,積極引導后備干部到村級產業項目、鄉村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崗位實踐鍛煉,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堅持按需設崗、因事定崗、雙向擇崗,設立支部書記助理、網格組長、集體經濟協理等職務,積極創造條件兼任村民小組長、村群團組織負責人等,妥善解決務工補貼,通過讓村級后備干部列席村“兩委”會議,直接參與村級公益事業、集體經濟發展、綜治維穩等工作,不斷提升組織能力和服務水平。
常態化優用。建立換屆后村級班子動態調整機制,及時調整不勝任現職村干部,注重把政治思想可靠、雙帶作用發揮好、組織協調能力強、群眾公認度高的年輕優秀后備吸納進村級“兩委”班子,不斷改善班子結構,提升組織引領能力。今年以來,該縣共組織村級“兩委”人選資格聯審6批次81人次,調整補配村級班子成員57名,其中村級“一肩挑”干部8名,調整補配村級班子班子成員中年輕后備干部占93%,形成了常備常用、優進劣汰的良性循環,有效激活了鄉村組織振興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