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通訊員 唐清 李常亭 孟少猛
11月2日,在陜西奧邦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制造車間里,5名車間工人正坐在一起討論汽車零部件制作方面的知識,時不時地用手比劃著、用筆記錄著,氣氛熱烈。
這個30平方米左右的房間里,陳列有兩組粉藍色的沙發椅、兩排整齊的書架、兩臺電腦、一個茶水機、三張學習桌、一個資料柜……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就是奧邦公司精心打造的“車間黨群驛站”。
奧邦公司位于石泉經開區,成立于2012年,總資產5億元,職工120余人,是以重型汽車零部件研發制造為主的裝備制造企業。公司黨支部成立于2014年9月,現有黨員8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
“咋辦?群里通知下午5點黨員學習,上了一天班要趕緊回家看看孩子!”“就是啊,我晚上要值班,跟甘書記請個假算了……”就這樣,黨支部原本安排的集中學習,最后參加的黨員寥寥無幾。
發展生產力是企業前進的根本動力。如何把企業黨建工作做實做好,及時讓黨員、職工“充電蓄能”,從而提高企業生產力?這是公司當時亟待破解的難題。
2019年底,公司黨支部在充分征求一線黨員、職工意見建議后,在智能工廠車間內部打造了一個集黨群活動、學習交流、談心溝通、休息調整等功能于一體的“車間黨群驛站”。
自從驛站建成后,家住縣城內的楊順平再也不用糾結中午一個小時是否回家。他說:“每天吃完午飯,在這里休息休息,放下前半天的疲憊,后半天的工作也得心應手了!”
“車間黨群驛站”以“支部建在車間,黨員在您身邊”為抓手,以看一看、歇一歇、聊一聊“三個一”形式充分體現非公企業黨組織宣傳政策、維護權益、凝聚力量、促進發展、關愛員工等職責,配套推行“五分鐘學習法”,黨支部利用班前會或工間休息時間,組織一線黨員、職工開展短時間學習,內容以黨史知識、政策法規、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等相關知識為主,形式多以黨員領學、提問搶答、交流辯論相結合。
“我們車間的工友不幸患上肺癌,公司黨支部號召大家伸出援手……”今年6月8日,公司全體黨員、幾十名職工齊聚“車間黨群驛站”,短短幾分鐘便捐出善款8500元。
溫暖的人文關懷、豐富的黨建活動,進一步拉近了企業、管理人員和職工之間的距離,讓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車間有效發揮,打通了非公企業黨建“最后一公里”。
“我們經常有產品研發問題要與一線工人探討,這時就會聚在驛站里交流想法、碰撞靈感。”奧邦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羅江說。身為研發部領頭人,羅江經常組織技術交流活動,在他看來,“車間黨群驛站”就是一個探討技術、分享經驗的好地方。
據公司黨支部書記甘莉介紹,“車間黨群驛站”建成以來,黨支部在這里組織“五分鐘學習”200余次,開展黨史知識、法律法規等競賽10次,與黨員職工談心談話18人次,看望慰問一線工人7次,這里已成為黨群互動的“服務站”,企業創新發展的“賦能站”。
目前,該公司已建成陜西首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被列為安康市裝備制造產業鏈鏈主企業,并榮獲“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稱號。2021年實現工業產值3億元,貢獻稅收385萬元,成功進入“陜西省2022年上市后備企業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