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一薇 黨發金
寒冬時節,走進漢濱區流水鎮,筆直的街巷整潔干凈,公路兩旁的花壇錯落有致,仿古路燈熠熠生輝,休閑涼亭各具特色,立體彩繪墻畫栩栩如生,農家小院炊煙裊裊……
近年來,漢濱區緊緊圍繞《漢濱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通過完善機制、規劃先行、示范引領等措施,全面優化鄉村環境,擦亮了鄉村振興的底色,繪就和美鄉村新畫卷。
新莊村是流水鎮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在這里,23間黃墻青瓦的民居顯得獨具特色。村民張爾鳳正在小院中做著針線活兒,生活愜意舒適。“以前外面院子里堆得都是柴,總想著自家的院子想咋放咋放,現在知道要擺整齊、掃干凈。看,現在的院子多干凈、多寬敞……”
為全面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流水鎮通盤考慮12個行政村(社區)的功能布局、立地條件、稟賦資源和現實需要,在充分保留鄉村原有風貌基礎上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最終形成以“農旅融合”示范帶動的整體盤子,村子越來越像旅游地,村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
中午10點,安康市竭力保潔公司負責人陳磊已經帶著保潔員和裝卸工完成了流水鎮12個村子的垃圾收集工作,一車車垃圾被轉運到中轉站,隨后運往城區垃圾處理站集中處理。
“我每天早上五點半開始工作,中午十點半就把所有村子的垃圾收集完畢了。現在人們愛護環境,講衛生的意識越來越強,村民都知道要把垃圾扔到垃圾站,不在路邊堆放,我們處理起來很方便。”34歲的陳磊從事保潔工作已有5年時間,他見證了農村人居環境的點滴改變。
近年來,漢濱區持續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各級政府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一把手”工程,以農村環境“六亂整治”為目標,以“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專項行動為抓手,直擊環境整治提升的“堵點”和“盲點”,在全區范圍內掀起了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來到壩河鎮斑竹園社區,身著紅馬甲的工作人員隨處可見。大家分工明確,對社區內衛生死角、外圍背溝垃圾、集市攤販周邊的零散垃圾進行清理,對不規范擺攤行為進行勸導。
“我們整合了社區的54名公益崗,按人按區域分片包干,周一、周三、周五進行集中清掃。社區的環境好形象就好,社區居民的認同感就會提升。”斑竹園社區第一書記沈孝軍說。
在茨溝鎮紅巖村村民賴書翠的家中,改造后的廁所整間面積約3平方米,墻壁和地面被水泥抹得平平整整,潔白的蹲便器旁邊有一個儲水桶,摁一下按鈕就把排泄物沖得干干凈凈、毫無異味。
“以往弄的沼氣,廁所是敞的,夏天的蚊蟲很多。現在黨的政策好,給我們改裝,有下水道,化糞池也免得污染。沒有蚊蟲,環境也很好。”賴書翠高興地說。
近年來,漢濱區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9581座,創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39個,配置分類垃圾收集桶11888個,新建分類式垃圾收集房349座,新建垃圾中轉站14處,新配置垃圾轉運15輛,動員10331名公益崗參與其中。
在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領下,廣大群眾愛護環境、參與環境整治的意識進一步提升,漢濱區的農村“顏值”越來越美,“氣質”越扮越靚,為和美鄉村建設亮出了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