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星 吳學康 賴真超
年終歲末,碩果盈枝。打開時間的卷軸,來之不易的成績歷歷在目。回首奮斗歷程,展望美好前景,在一個個光陰的故事里,聆聽新時代漢陰昂揚奮進的腳步聲。
漢陰縣漩渦鎮堰坪村 陳浩 攝
瑞雪已至,冬意更深,三沈大地高質量發展的熱潮澎湃涌動。車間里,一臺臺紡紗機快速轉動,工人正在加緊生產,趕制訂單;廠區內,融合了5G通信、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智能設備正在打包裝箱;庫房前,一輛輛大貨車緊張繁忙,將漢陰特色的書畫作品送往全國各地……“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十佳縣”“全國網信工作創新實踐50例”“全省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一系列耀眼成績,印證著這個城市正穩步走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
2022年,預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1.3億元,同比增長4.5%;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4.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7%;財政總收入5.5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04億元,同比增長12.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7%。
抓項目 強產業 縣域經濟穩健增長
殊為不易、極不平凡,這是2022年漢陰縣走過的發展之路。面對艱難險阻,漢陰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直面風高浪急,經歷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疫情反復跌宕等超預期考驗,23條促進經濟穩增長措施、10條工業穩增長措施、9條親商安商富商承諾,從實現“開門紅”到邁向“雙過半”再到沖刺“全年紅”,全縣上下立足“工業強縣”發展定位,努力以一域出新出彩為全市大局增光添彩,交出了一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漢陰成績單。
雙河口二級路(四好農村路) 陳良忠 攝
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成立項目工作專班,掛圖作戰、三色管理。儲備項目881個、總投資超2000億元,新開工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313個(含工業項目74個),完成市級重點項目21個、投資59.3億元,爭取中省項目資金16.125億元,獲市政府表揚。年產3000條皮劃艇、凱安毛絨玩具相繼投產,年產10萬噸電極糊和5000噸特種石墨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招引落地項目98個,到位資金107.85億元,占年度任務103%。
“在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至目前已完成產值5000萬,銷售2000多萬,解決當地務工50余人,我們公司也被評為安康市先進企業。”漢陰幸福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侯西寶說。漢陰以鏈長制為抓手,聚焦新材料、生態富硒食品、智能制造等六大重點產業鏈,大力實施延鏈、強鏈、鑄鏈,把產業項目鑲嵌在產業鏈上,做強“鏈主”企業,實現縣域產業有規模、高效益發展。
采摘金絲皇菊 陳浩 攝
這一年,漢陰堅定不移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產業質效穩步提升。工業經濟穩中有進,榮獲全市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先進縣,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獲省級獎勵。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建成省市級農業示范園區47個,獲批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漢陰召開。三產服務業穩健發展,啟動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舉辦“四季旅游”等系列活動,盤龍桃花谷創建為3A級景區,雙河口鎮幸和村入選省級旅游示范村。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全縣網絡零售額達3.54億元,居全市第二。出臺“1+N”穩增長政策體系,細化6方面50余條具體措施,累計新增減免緩繳稅費1.217億元。
固成果 善創新 鞏固銜接取得實效
城關鎮中堰村三組一般戶蘭本洪,2020年被確診為淋巴癌,前后住院治療八次花費161059.64元,鎮村研判將該戶納入突發嚴重困難戶,農合報銷98676.96元,防貧保險報銷49906.14元,解決了蘭本洪家生活困難。2022年蘭本洪家庭純收入達標,于2022年6月份消除風險。現在蘭本洪身體穩定,不用人照料,村上給他的妻子安排了公益崗,兒子也能安心務工。
漢陰縣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加大脫貧人口收入監測幫扶力度,建立500萬元防返貧幫扶基金,共監測對象1549戶4857人,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3448項,已消除風險994戶3101人,風險消除率63.8%。創新開發的防返貧大數據平臺,引來全省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工作現場會在漢陰召開。預計2022年度全縣脫貧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2%,高于全縣農村居民收入增速。
稻田抓魚 陳良忠 攝
漢陰縣鐵佛寺鎮合一村獼猴桃喜獲豐收 陳浩 攝
一村一幅畫,一處一風光。夏秋之交的雙河口鎮三柳村,五光十色、游人如織。作為“一鎮十村”鄉村振興示范建設代表,該鎮憑借良好產業基礎、優良生態環境、豐富文化元素等優勢,成立漢雙實業有限公司,大力發展特色種養、鄉村旅游、文旅康養等產業,先后建成AAA級古鎮景區、80畝田園綜合體等農旅融合項目,營造古鎮古街、自然花海等網紅打卡點10余處,引得游客絡繹不絕、紛至沓來,鄉村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繪就了一幅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漢陰緊緊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組建11個專項工作組,強化縣級領導聯鎮、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結對幫扶,設立1600萬元產業獎補資金,累計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個、專業合作社561個、家庭農場909個。142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全部完成“削薄”清零,消費幫扶工作經驗在全國交流。啟動20個庭院經濟示范村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創建,被確定為全省農村廁所革命后期管護試點縣。
一年來,創新推行師徒幫帶制“六定六聯六獎”經驗做法獲省委、省政府領導批示肯定,入選全省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四法四解”工作經驗在中省會議上交流。2022年2月,漢陰代表陜西省接受國家鞏固銜接綜合核查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實地核查考核,取得優異成績,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通報表揚,獲得省市2021年度鞏固銜接評估考核優秀等次。
靚城建 惠民生 幸福指數持續提升
處處都是好風景,轉角就能遇見美。廣場公園綠樹成蔭,百花爭芳,讓人“醉”游其中;商貿街道、樓宇河堤彩燈閃爍,城市夜景盡顯妖嬈;城鄉四處,各大工程施工正酣,基礎建設日臻完善……
“我以前住在西大橋頭附近,房子舊了,后來因為政府統一規劃老城二期棚改,現在安置在幸福里小區,這個小區挺漂亮,很適合居住和生活,整體來說比以前條件好多了。”幸福里小區業主吳曉華如是說。縣城西大橋北側以前是一些單位老家屬樓,基礎配套落后,群眾面臨出行難、吃水難、排污難、如廁難等諸多問題,苦不堪言。現在這里是幾個漂亮舒適的小區,整齊的高樓和寬闊的馬路,道路交通便利、配套設施完善、教育資源豐富、小區環境優美,給住在這里的群眾留下深刻印象。
漩渦鎮鳳堰古梯田馮家堡子 吳軍 攝
以建設宜居宜業縣城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為目標,漢陰扎實開展干凈、暢通、宜居、文化“四個城市”建設,“三區三線”劃定成果通過國家審查,東關、花扒等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公園里、西城樾府等商業綜合體加快建設,丹青苑等老舊小區改造即將完工,凈朗天空、路網暢通等“六大提升行動”成效顯著,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1平方公里,聚集人口12.3萬人,城鎮化率達47.5%。在“住有優居”民生保障、持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方面,漢陰考出了高分。
蒼穹之上,山水之中,靚麗分明的色彩驚艷著每一個人的雙眼。漢陰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環境質量同比2021年再提升,順利通過2022年“中國天然氧吧”復查省級初審,觀音河國家濕地公園順利通過創建驗收,月河出境斷面水質持續穩定達標,獲評全國鄉村清潔行動先進縣。
這一年,漢陰高考本科上線率87.09%,縣職教中心入選“陜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經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在全省交流。縣人民醫院入選全國首批“千縣工程”,“1522”醫共體模式入選2022年國家級典型案例匯編并在全省交流。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通過中期評估,全市首家數字圖書館建成投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慈善愛心驛站獲全省“最佳志愿服務項目”。挖掘就業崗位2.5萬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萬余人,開發公益性崗位3890個,獲評全市“就業創業工作先進縣”。把一件件民生小事當作“頭等大事”來辦,把一份份“民生清單”變成一幅幅幸福圖景,漢陰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溫暖的民生答卷。
深改革 重治理 助推發展提質增效
動真碰硬、破除體制機制藩籬,抓難點抓痛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一場場涉及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治理深入推進。隨著改革步伐逐步加大,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漢陰處處煥發出勃勃生機。
“現在辦事指南簡潔明了,程序規范清晰,這樣的政務服務讓我們民營企業真的很放心。”2022年2月28日,漢陰簡真耕讀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簡劍棠到縣政務大廳辦理業務,對辦事窗口高效規范的服務贊不絕口。
漢陰不斷加快改革步伐,將全縣833項政務服務事項和186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集中至縣行政審批服務局辦理,發布38 項“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清單,通過建立“標準化+”體系,探索形成“六全六化”的漢陰政務服務新模式,實現“進一扇門、辦全縣事”目標。政務服務標準化創建被列為全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政務誠信評價位居全省第1,獲評“2022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十佳縣”。
雙河口鎮三柳村新農村示范村航拍 陳善快 攝
老人們沐浴著陽光,拉著家長里短;孩子們奔跑跳躍、追逐嬉戲……這樣的畫面在漢陰隨處可見。澗池鎮紫云南郡社區是全縣20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之一,自2019年成立以來,沒有發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一起安全事故、一起上訪事件,先后獲評“陜西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人民調解先進社區”等榮譽稱號,這得益于漢陰縣創新實施的“互聯網+社會治理”工作模式。
該縣積極探索社會治理體制和服務管理方式改革,組建了全市首家社會治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321”基層治理模式為主脈絡,建立集“人、地、物、情、事、組織”六大要素動態“數據湖”的“321”大數據信息系統,全面對接全縣10個鎮156個村(社區)“321”信息中心,面向群眾開通“321”民情在線微信公眾號,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基層治理數字化“一張網”,有效提升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成為促進漢陰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這一年,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全省數字鄉村試點等改革加快推進,《建立“321”系統 保障數字化治理》入選全國“網信工作創新實踐50例”,全省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現場會在漢陰舉行,澗池鎮獲評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先進單位,蒲溪鎮盤龍村被命名為陜西省社會治理示范村,“321”基層治理模式獲省上領導批示肯定,漢陰連續兩年榮獲省級平安縣稱號,被授予“平安銅鼎”。
強黨建 改作風 從嚴治黨全面推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累累碩果離不開全縣干部群眾的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更離不開黨建引領這個源頭活水。在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漢陰始終堅持把黨的建設納入全縣整體工作布局,以黨建促作風轉變、促隊伍建設、提作風效能。
漢陰縣經開區富硒特色食品加工園區 陳良忠 攝
以思想政治引領凝聚同心同向合力。漢陰緊抓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這條主線,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深化“兩中心一平臺”建設,扎實開展“理論+文藝+N”宣講,強化主題宣傳唱響漢陰好聲音,鞏固提升省級文明縣城創建成果,統籌抓好網上網下輿論安全,確保全縣上下與發展大局同心同向、同頻共振,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漢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一年,三沈融媒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學習強國”漢陰融媒號上線運營,創文工作獲省檢查組好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經驗在《陜西宣傳》刊發,榮獲全省“學習強國”平臺供稿先進單位。
以提升黨建質效激發干事創業熱情。漢陰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成功創建黨組織標準化省級示范村9個、市級示范村51個,全市“小個專”黨建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漢陰召開。樹牢正確用人導向,用好用活“三項機制”,調整干部3批次211人,提拔、交流干部161人。實施優秀年輕干部“新竹工程”、優秀女干部“木蘭工程”,開展村干部“擂臺比武”,著力提高“八項本領”“七種能力”。
以轉變工作作風促進黨風政風向好。深入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行動,突出抓好“六大專項整治”和“十大重點民生領域專項整治”,全面開展作風問題大排查,嚴查快處作風領域突出問題,推動黨風政風持續向好發展。聚焦疫情防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程項目、營商環境、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強化監督執紀,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和不想腐。以實績論英雄,以結果論成敗,讓干部隊伍作風發生了根本轉變,效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一場場觸及靈魂的精神洗禮,一次次抓鐵有痕的作風錘煉,讓黨的領導真正成為全縣干部謀劃工作的“指南針”、攻堅克難的“沖擊鉆”、凝聚人心的“強磁場”,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時節如流,又是春潮涌動時。登高望遠,錦繡漢陰展新顏。2023年,漢陰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持續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落實省、市決策部署,以高質高效落實助推高質量發展,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錦繡漢陰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