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來慶琳 通訊員 許兵
新春以來,從石泉縣傳來系列喜訊:該縣連續三年財政績效管理綜合評價排名進入全國前200名,受到財政部通報表揚獎勵;水利建設、老舊小區改造、文旅產業發展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勵;成功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全國科普示范縣;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榮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
航拍石泉縣城
2022年,石泉縣堅持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題主線,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緊緊圍繞“三縣定位、三宜石泉”發展目標和“一核引領、四區聯動”發展布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緊抓“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取得新成效、展現新氣象,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加快項目建設 縣域經濟穩中向好
新春時節,走進石泉縣城鄉大地,一派火熱的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繁忙景象。2月18日,在安康市2023年一季度重點項目推進現場會上,石泉縣集中開工和投產投用25個項目,再掀項目建設新熱潮。
富硒食品預制菜生產加工
2022年,石泉縣深入實施“高質量項目建設推進年”“深化產業項目建設年”行動,建立“周研判分析、雙周統籌調度、月集中開工、季觀摩點評”機制,實行縣級領導包抓、主要領導牽頭、科級領導負責“三抓”推進,著力促開工、趕進度、保投產,持續掀起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狠抓產業項目的熱潮。全年策劃儲備重大項目100個,轉化落地27個,爭取各類項目資金9.59億元,相繼組織實施10批次138個項目集中開竣工,33個市級重點項目和129個縣級高質量項目全部開復工,99個項目建成投用,完成投資133.95億元。
深入推進開放招商,以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為切入,創新組建招商審查委員會,出臺重點產業鏈專項招商引資方案,持續強化領導帶隊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精心策劃舉辦第三屆鎏金銅蠶國際研討會暨招商經貿旅游系列活動,一批含金量高、含綠量足、含新量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地石泉,全年共招商引資項目119個,實現到位資金149億元。超前謀劃279個重點項目,總投資295.9億元,提前組織開工25個,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蓄了強大后勁。
繅絲生產加工
面對疫情反復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用力抓“六保”促“六穩”,研究制定出臺經濟穩增長50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財政支持產業發展、促進文旅行業恢復發展等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扎實開展穩增長促消費“一月一主題”活動,消費市場逐步回暖。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4%,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著力延鏈補鏈 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2月19日,石泉縣秦巴老街上演的“雨水祈福”民俗文化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參與體驗。據了解,該縣在第八屆春節民間文化藝術節活動期間,全縣累計接待游客41.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29億元,實現了新春旅游消費開門紅。
春節文化旅游活動
2022年,石泉堅持把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產業培育上,推動資源要素向富硒食品預制菜首位產業、生態旅游支柱產業、現代農業特色產業聚集。全面落實“鏈長制”,突出富硒食品預制菜、生態旅游等重點產業,“一鏈一策”制定產業鏈工作方案和“一圖五單”,持續壯大旅游康養、富硒食品、蠶桑產業、新興產業、裝備制造、中藥材產業六大產業鏈,著力強鏈補鏈延鏈,推動產業迭代升級。
堅持“園區承載、要素集聚、產業集群”思路,高標準規劃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園區,培育壯大菜字頭、柏盛魔芋、正興黃花菜等頭部企業,引入王小余食品、安康瑞錦泉、智能廚房設備制造等15個延鏈補鏈項目,促成自嗨鍋西北基地、柏盛魔芋制品生產線技改等項目投產,“石泉食美”小碗菜“百城千店”項目全面啟動、安康旗艦店投入運營,區域公共品牌集體商標注冊有序推進,富硒食品預制菜產業實現年產值54.6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35%,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預制菜產業基地5萬畝,首位產業帶動力、競爭力日益彰顯。
堅持“旅游+”“+旅游”,推動生態旅游產業由觀光旅游向休閑旅居、研學度假游轉型升級,有效促進城旅、農旅、產旅、文旅深度融合。鬼谷嶺二期、草池灣田園綜合體、本草溪谷等項目加快建設,中池花海建成開園,漢江宿集等民宿項目啟動實施,全球運河賽艇穿越行動——漢江首劃儀式在石泉啟動,秦巴老街獲評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入選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聚集區。四季文旅活動、“跟著二十四節氣去旅游”等文化旅游活動持續開展,推出精品旅游線路10條,發放文旅消費券6000余萬元,全年接待游客500多萬人次,石泉十美旅游品牌影響力、美譽度不斷增強。
石泉縣庖湯會
緊扣農業“綠色化、品牌化、休閑化”發展方向,堅持“一鎮一業一龍頭、一村一品一園區”發展思路,持續推進“五十百千萬”產業富民增收提升工程,扎實推進農業企業提檔升級、品牌打造、標準化生產三大行動,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新建高標準農田4.37萬畝,穩糧擴豆任務全面完成,守住了糧食安全底線。培育家庭農場520戶、農業專業合作社159戶,“特色產業+龍頭企業+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千家萬戶”的聯農帶農組織體系初步形成,農業產業增值增效,農民群眾穩步增收。
抓好鞏固銜接 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新春佳節,中池鎮筷子鋪村張貽明邊唱邊說:“我們這里呀成了幸福園,連戶路通到門跟前,產業路通到地中間,水電網絡通了真方便,一要感謝黨和國家送溫暖,二要感謝當地的干部抓得好干得歡。”
2022年,石泉縣持續搶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大發展機遇,堅持“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工作主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三個轉向”要求,不斷強化體制機制銜接、政策銜接和工作銜接,按照“1666”工作思路,用釘釘子精神狠抓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在以振興強鞏固、以鞏固促振興的實踐中做出了有益探索。
絲銀壩蔬菜產業園
持續深化“15345”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抓牢“監測、幫扶、退出”三個關鍵環節,深入開展以走訪排查網格化、數據篩查智能化、信息收集多元化“三化”監測,鎮村點單、縣級派單、部門買單“三單”幫扶,聯鎮縣級領導帶頭排查、鎮黨委書記交叉核查、聯合督查組暗訪督查“三查”聯動為重點的防返貧監測幫扶工作,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石泉縣圍繞“美麗生態、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麗形象、美好生活”發展目標,創新成立鄉村建設審查委員會,積極引進廣電網絡、漢江宿集、隱居鄉里、莫干山等鄉建團隊,全力打造草池灣田園綜合體、本草溪谷中醫藥康養基地,加快推進兩條“五美鄉村”示范帶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4111”示范工程,打造美麗庭院1230戶,讓鄉村四季美麗風景無處不在。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石泉縣按照“以高質量就業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的工作思路,大力發展歸雁經濟,鼓勵能人返鄉創業,吸附群眾就近就業;建立勞務輸出基地,采取“點對點進行崗前培訓、點對點輸送上崗”的方式,幫助群眾穩崗就業,發放交通、生活、求職、創業等補貼,鼓勵和吸附全縣脫貧勞動力和監測勞動力穩定就業18843人。
“秦嶺藝術季·夏至石泉”活動
治理有效是鄉村善治的核心,石泉縣統籌推進書記民情“三本賬”與“321”基層治理模式,積極推行網格化和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治理,及時有效地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大力開展“旗幟領航”工程,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走出一條鄉村善治之路,群眾滿意率持續提升。“矛盾源頭治理多元化解機制”被中央信聯辦推廣,獲評省級“平安縣”,成功創建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
優化營商環境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前期裝修、購儲貨物等耗時較多,耽誤了辦證,多虧了縣上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干部給我解了難題。”石泉縣利智家購物中心負責人雷昌群站在店門口,看著顧客進進出出、絡繹不絕,高興地說,“一件事一次辦,真方便!”
雷昌群去年年底在石泉縣城申請注冊開一家購物中心。為了能讓他趕在春節黃金檔開業,石泉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啟動“一件事一次辦”程序,同時辦理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公共衛生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僅用3天時間就辦齊了所有相關手續。
石泉縣緊緊圍繞群眾和企業需求,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實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制度,著力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水平。圍繞“石事幫、泉速辦”主題,扎實開展幫辦代辦“春風行動”,大力推行“五聯”審管協同機制和“四去四審”審批模式,全方位助力政務服務提速提質。2022年以來,累計受理審前服務申請127件次,開展專業指導212次,審批效率提升60%,共為企業群眾提供幫辦代辦服務500件次。
鎏金銅蠶文化國際研討會暨招商經貿旅游系列活動
建立縣長營商環境“三本賬”制度,全面落實“六個一”助企幫扶機制,為全縣100家重點企業分別配備專業的金融財務管家、稅務顧問、法律顧問,從源頭為企業提供咨詢、建議。常態化開展企業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全年協調解決企業難題76個。不折不扣執行中省市減稅降費政策,全年共計為納稅人繳費人緩減免退各項稅費1.06億元。落實國、省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244.86萬元。搭建銀企溝通交流平臺,新增中小微企業貸款11.24億元。
通過全面落實各級各類援企惠企政策,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紓解困難、提振信心,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全年凈增“五上”企業11戶、新增市場主體2510戶,非公經濟占比達64.4%,連續六年保持全市第一。
持續加大投入 民生福祉有效提升
“我們住在漢江邊,吃的是綠色食品,喝的是清醇山泉,望的是藍天白云,吸的是新鮮空氣,幸福生活賽神仙。”良好生態環境讓石泉人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該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補齊民生短板,持續增進民生福祉。2022年集中有限財力惠民生辦實事,完成民生投入19.83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達86.95%。
濱江大道改造一新
深入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提標升級行動,統籌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持續擦亮綠色發展底色。全面落實“林長制”“河湖長制”“田長制”,持續鞏固秦嶺小水電整治成果,扎實開展礦產領域突出問題整治,全力爭創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組建兩山生態資源公司,啟動“雙儲林”國家儲備林項目前期,完成營林造林11.16萬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7天,再創歷史新高,漢江水質穩定保持在國家Ⅱ類標準,生態環保獲得中省轉移支付資金激勵。
堅持城鄉融合,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美麗縣城、品質提升”行動,縣城主次干道實現提等升級,棚戶區、老舊小區及社區廣場改造和5個市政項目加力加速,楊柳生態新區建設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漢江四橋、太陽島環線加快建設,G541后柳過境線正式通車,縣城第二水廠、建筑垃圾填埋場建成投用,城鄉基礎設施更加完善。鞏固城市創建成果,強化城市立面、街區環境、交通秩序整治,下茬整治城鄉接合部和背街小巷環境“臟亂差”問題,提升小區物業管理精細化水平,讓群眾居住更舒心、生活更幸福。石泉至西安動車組正式開通,全縣人民翹首以盼的石寧高速建成通車,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啟動石泉中學遷建及城區幼兒園新建項目,著力改善辦學條件,推動教育提質增效,縣職教中心獲評省級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高考“雙一流”大學錄取人數增長40.9%,實現了近二十年來“清北”名校“零”突破。成功創建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全國科普示范縣,獲得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縣創建資格。健康石泉建設深入推進,縣醫院傳染病救治能力提升項目建成投用,中醫院正式遷入新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社會保障和救助政策全面落實,城鄉低收入家庭生活更有依靠。
強化作風建設 從嚴治黨全面推進
2022年,石泉縣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一以貫之堅持嚴的主基調,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石泉縣堅持理論學習制度化、理論宣講體系化、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進一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開展各類理論宣講2200余場次、直接受眾8萬人次,讓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持續強化輿論引導和對外宣傳,央視新聞聯播等中省市主流媒體的重點欄目對石泉縣高質量發展做法及成效進行了系列報道,傳遞了石泉好聲音、樹立了石泉好形象、弘揚了石泉正能量。
生態環境優美
深入實施“三聯共建、旗幟領航、示范引領”三大工程,舉辦村支部書記擂臺賽17場次,打造了2條“三新三領”示范帶、33個示范點和51個省市級標準化示范村,基層黨建質量整體提升。堅持新時代好干部標準,用好用活“三項機制”,新提拔和進一步使用干部70人,晉升職級121人、職員等級257人;創新實施年輕干部“蓄能擴容”工程和“導師護航”計劃,開展干部全員培訓32期1.1萬人次,干部隊伍素質得到不斷提升。
持續從嚴正風肅紀,落實落細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在全市率先啟動“作風效能建設年”活動,大力實施作風建設“六大”專項行動,扎實開展“六大”專項整治,統籌推進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巡察監督,全年查處違紀違法案件216件、處分209人,容錯糾錯11件11人,黨員干部法紀意識和規矩意識不斷增強,黨風政風和干部作風進一步好轉,推動形成了“勤快嚴實精細廉”工作作風,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作風保障。
接續奮斗新征程,奮楫爭先勇超越。2023年,石泉縣將認真貫徹落實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動員會精神,按照“大抓發展、大抓服務、大抓效能”的要求,千方百計抓項目、擴投資,全力以赴優環境、強服務,持之以恒提能力、轉作風,系統提升各項工作水平,以實干實績為縣域發展添彩、為省市全域增光,推動全年工作邁上新臺階、實現新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開啟建設美好石泉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