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陽 陳員森
春山得意蒼芬芳,香茗裊裊待客來。近期,嵐皋縣各鄉村旅游景點花開成海,姹紫嫣紅,與秀美的田園風光相互輝映。為進一步吸引縣內及周邊地區游客游玩,該縣還推出了采茶游,走出一條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的“茶旅融合”好路子。
以茶為媒游山水
“中國人飲茶據說始于神農時代,茶文化源遠流長。采茶游不僅能在戶外放松身心,還能在游玩中增長見識、學習傳統文化,也算是比較有意義的一次游玩體驗。”游客葉女士在看到茶藝表演時不覺感慨道。
站在茶園極目遠眺,茶樹競相生長,一簇簇茶樹像一條條綠色的波紋,在三月的清風中蕩漾,茶農、游客穿插在茶園之間,肺腑充盈著縷縷茶香,茶園里歡快的歌聲、笑聲如一串串風鈴回蕩在山間。
萬物吐新綠,茶鄉迎客來。嵐皋縣堰門鎮、佐龍鎮在近期相繼舉辦了茶旅文化系列活動。嵐皋的茶農和來自各地的經銷商、游客們齊聚茶園,他們腰挎竹簍穿梭在茶樹間,嫻熟地采摘茶樹上剛冒出的嫩芽,現場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也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與此同時,茶藝師還詳細介紹了茶葉的沖泡順序、品鑒方法、品茗禮儀等,精彩的茶藝展示也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堰門鎮黨委書記蔣黎明表示,下一步,堰門鎮將圍繞旅游、紅色、茶文化三大主題,以采茶、品茶為契機,全鎮延伸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態康養、民宿度假、觀光體驗等旅游新業態,打造集觀光娛樂、產業興旺、宜居宜旅、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紅色旅游名鎮、生態產業強鎮。同時緊緊圍繞“紅色記憶·多彩堰門”建設的總體目標,充分發揮茶產業生態資源和季節優勢,搶抓政策機遇,加快走出共富共美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腳步來到南宮山鎮桂花茶葉園區,游客除品茶外,還可體驗采茶、制茶樂趣,園區推出的休閑觀光、品農家美食等項目亦可滿足游客需求。“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開發民宿項目,讓遠方來的客人留得住、住得久、玩得好。”園區負責人說。
賦能鄉土新業態
春日暖陽,青磚黛瓦,小橋流水,春風拂面而來的陣陣茶香讓人心曠神怡,卸下疲憊。游走在各個茶園的游客,盡情享受著周末的閑暇時光。“我平時很少喝茶,今天喝到自己制作的新茶,特別有成就感。這次旅游不僅讓我欣賞到茶山美景,還讓我體驗到采摘和傳統制茶工序,有眼福還有口福。”游客孫女士說。
藍天白云下,茶樹成茵、茶香浮動,一山一坳綠浪似海,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的數萬畝茶園一派生機盎然。今年嵐皋縣春茶開采以來,各地茶葉莊園及龍頭茶企,紛紛舉辦了內容豐富的茶事活動,吸引了眾多縣內外游客前來參與體驗采茶的樂趣,有力擴大了嵐皋縣春茶品牌影響力,也帶動了鄉村旅游熱和農家賓館、縣城餐飲及酒店等現代服務業的消費熱。
不僅如此,嵐皋縣在堅持以旅游帶動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茶葉+旅游”,打造茶旅融合新業態,讓村民吃上生態“旅游飯”的基礎上,還依托各地適宜發展優質茶的土壤、氣候、區位優勢,以“黨支部+企業+農戶”的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技術指導、茶葉收購、茶園管護等方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推動茶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茶葉附加值,延長產業鏈。
做活產業上高臺
種茶有道,興業有方。為做活、做好茶旅融合發展文章。近年來,嵐皋縣南宮山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在傳統茶業基礎上催生出茶園旅游新業態。
南宮山鎮將茶葉作為主導產業,通過抓產品、樹品牌、拓市場、上規模,大力發展農產品初加工,主要加工龍安碧旋、南宮銀針、南宮翠芽、南宮翠峰、紅茶、白茶等。全鎮現有茶葉面積7100畝,其中標準化茶園3800畝,主要分布在南宮山南麓,良種覆蓋率達100%。畝產260斤,年產量260噸,年產值1500萬元。
境內現有茶葉龍頭企業4個,分別為金龍茶葉有限公司、御口韻茶業有限公司、硒博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龍安茶園實業有限公司,目前均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僅這4個龍頭企業的季節性用工便可達1000人次,累計帶動220戶,戶均增收2000元。
依托AAAA級景區南宮山,按照“園區變景區、勞動變運動、農產品變禮品”思路,該鎮鼓勵引導御口韻茶業和硒博士茶業兩大龍頭企業,分別圍繞“茶葉+茶藝體驗+茶藝培訓”、“茶葉+生態觀光+休閑民宿”延鏈補鏈,建成閩秦培訓基地、茶山居民宿一期;龍安茶葉園區結合心海山莊,打造集茶文化知識學習、茶園觀光和采茶、戶外拓展于一體的研學基地。
“下一步,嵐皋縣將利用好‘南宮山茶’等區域公共品牌,探索茶旅、康養融合發展,打造以茶文化體驗、交流、研學為一體的系列休閑養生觀光旅游項目,努力提升鄉村民宿、農家賓館、農家樂等配套設施建設,持續豐富旅游產品供給鏈。同時融入歷史文化、鄉村振興、茶旅產業鏈等元素,進行全方位、立體式、多途徑宣傳推介,進一步提升嵐皋茶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嵐皋縣文化和旅游廣電局局長郭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