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譚迎春 楊遷偉
6月18日,在嵐皋縣民主鎮棗樹村會議室,嵐皋縣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旅游推介跨鎮服務隊工作會正在舉行。
安康學院派駐民主鎮新喜村的駐村第一書記、旅游推介跨鎮服務隊隊長陳強和其他幾位第一書記,圍繞如何全面推介嵐皋秀麗的山水風光,提升嵐皋生態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省內外游客前來觀光、休閑、康養,大家暢所欲言,找短板、出點子、提建議,陳強將好的建議意見一一記錄下來。
很快,推介民宿“客路故鄉”的第一個短視頻的方案敲定下來,文案撰寫、拍攝、剪輯接續進行,視頻發布后獲得不少人點贊、轉發。
他們之所以能擰成一股繩,同心同向發力,得益于該縣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工作的推行實施。
去年以來,按照全市統一安排部署,嵐皋縣制定了符合縣域實際的組團服務工作方案,將第一書記“組團服務”與“三聯”工作機制緊密結合,充分發揮第一書記“組團”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優勢,從產業發展、和美鄉村、社會治理、科教文衛、項目資金銜接等方面著手,構建縣級統籌抓協調、鎮村區域聯盟抓發展、鄰村抓幫扶的格局,為全縣鄉村振興賦能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個團隊凝聚振興力量
6月上旬,佐龍鎮佐龍村駐村第一書記方志明帶著村上的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以及其他村幾名第一書記,先后到佐龍鎮塔元村、亂石溝村和蠟燭村,為發展鐵皮石斛種植選址、搭架、指導技術。
方志明是嵐皋縣農業農村局派駐佐龍村的第一書記,自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工作實施以來,方志明和另外幾名第一書記組成鎮上的產業幫扶隊,方志明任隊長。經多次考察和交流,按照地域相近、產業相融、資源互補的思路,決定把佐龍村發展較成熟的鐵皮石斛產業延伸到臨近三個村,打破原來產業發展各行其是的局面,實現抱團發展。
同時,方志明和隊員們積極動員佐龍村集體經濟組織注冊“嵐河老渡口”商標,收購佐龍鎮內特色農產品以及加工鐵皮石斛相關系列產品,建立農特產品聯銷制度,進一步提高銷售收入,增加抗風險能力。在此基礎上,方志明多次走出去考察調研,積極推進鐵皮石斛等深加工項目,打造鄉村品牌,從而走出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路線。
去年9月,嵐皋縣開展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以來,縣上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任總團長的縣級服務團,12個鎮分別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任分團長的鎮級服務團。在此基礎上,各鎮根據工作需求、派駐單位情況、第一書記的職業等特點,成立了若干個幫扶服務工作組。縣級服務團負責第一書記“組團服務”管理的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督查指導等工作。鎮級服務團按照“一人一資源 全團共享”“一村一試點 擇優推廣”的原則開展工作。
“我們鎮組建的有理論宣講隊、產業幫扶隊、消費幫扶隊,各隊選一位具有優勢幫扶資源和能力特長明顯的第一書記任隊長,隊員由其他村第一書記、優秀村黨支部書記等組成,每個隊聚焦一項內容為全鎮各村提供服務和支持,有效整合了資源,推動效果最優化。”佐龍鎮黨委書記畢雙平介紹,該鎮消費幫扶隊長、駐金珠溝村第一書記曹晨星,來自陜西省特種設備檢測檢驗院,僅今年春季就幫全鎮銷售茶葉40余萬元,還輻射帶動了全鎮神仙粉條、豆干、土雞等農特產品銷售。
如今,這種“縣級服務團+12個鎮級服務團+X個服務工作組”的“1+12+X”服務模式在嵐皋全縣鋪開,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范圍正不斷擴大。
九條措施提升跨鎮服務質效
為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學歷高、眼界寬、信息廣、資源多的優勢,嵐皋縣于今年5月中旬出臺了《關于深入推進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工作的九條措施》,夯實駐村幫扶組織共建、產業共興、產品共銷、人才共育、治理共抓、品牌共塑重點任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落實。
其中的措施之一,便是針對省市縣派駐嵐皋的97名駐村第一書記,依據個人特長和派出單位資源優勢,建立了黨建指導、產業聯建、電商帶貨、消費幫扶、健康服務、就業幫扶、旅游推介、人才引育等8個第一書記跨鎮服務隊,各隊由1名第一書記任隊長,負責跨鎮服務具體組織工作;1名相關服務類別所涉及縣級主管部門的副科級領導干部任副隊長,負責跨鎮服務期間的橫向協調工作。縣財政每年為每個服務隊預算2萬元工作經費,用于解決跨鎮服務期間的交通食宿等費用,做到工作有組織、有保障。
6月15日,嵐皋縣委黨校駐佐龍鎮華興村第一書記席戰鋒,應邀到佐龍鎮馬宗村講授主題黨課。課上,他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背景、基本內容、理論風格、歷史地位等四個方面,與村上黨員、群眾共同學習交流,生動精彩的授課吸引了正在馬宗村“遇見蓬萊”民宿的游客也趕過來旁聽。
6月25日,在杜壩村,一場長達一個多小時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講,席戰鋒全程脫稿,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贏得在場群眾的贊嘆。
針對黨員講創新理論、給學生講立德修身、給村民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聽課對象的職業和理解能力,席戰鋒會設置不同的宣講主題,采用不同的宣講方式,這是他作為第一書記黨建指導跨鎮服務隊隊員的重要工作。
“在做好第一書記主責主業的基礎上,每個月抽出三到五天時間跨鎮服務。通過這種模式,我們可以學習其他鎮村的好經驗和做法,更好地開展自己村上的工作,另一方面對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席戰鋒坦言。
三張清單高效辦成一件事
為確保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工作立竿見影,嵐皋縣要求省市單位派駐的第一書記圍繞農村產業建設、消費幫扶、群眾健康服務等方面,每年初擬定可跨村和跨鎮共享的“資源清單”,各鎮擬定希望跨鎮共享的“需求清單”,供需對接形成全縣年度“組團服務”項目清單,通過“三張清單”來定責任、定時限,定期督促進度。
南宮山鎮宏大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鄒天寧是建行陜西分行派駐的,也是縣上第一書記消費幫扶跨鎮服務隊的隊長。在積極做好村上幫扶工作的同時,鄒天寧把消費幫扶工作列為重要任務之一,帶領來自陜師大、省氣象局、省計量院、縣教體局的駐村第一書記,并邀請四季鎮衛生院院長、孟石嶺小學校長等外圍力量,到各鎮村考察農特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
“首先摸清村上有什么產品,幫扶單位需要什么,在精準對接中開展消費幫扶。”在鄒天寧看來,消費幫扶最終還是要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機制主導作用,通過市場力量帶動脫貧群眾持續致富增收。
“過去除了縣上開會大家坐在一個會議室,平時很少溝通,各自做好自己村上的工作就行了。現在我們會經常聚在一起,研究工作、交流經驗、共享資源,共同提升、發展。”鄒天寧覺得,“組團服務”讓駐村工作的舞臺更加廣闊。
自推行駐村第一書記“組團服務”以來,嵐皋縣已開展第一書記跨鎮交流、觀摩活動40余場次,組織公益捐助3次50萬元,幫銷農特產品400余萬元,跨鎮發展石斛、魔芋等產業園區1000余畝,邀請市縣醫療專家到村義診4次1400余人次,幫助群眾聯系就近和外出就業2100余人,真正實現了駐村第一書記幫扶資源整合、團體作戰,為鄉村振興凝聚了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