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王典根
恒口示范區南月村曾經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地不平、路不通,甚至心不齊。如今,搖身一變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成了游客康養休閑的首選地。每逢周末和節假日,民宿一房難求。
發生變化的背后,是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恒口示范區一年又一年的不懈奮斗。自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緊緊圍繞“集體控股、村民入股、企業參股”幫扶模式,全面落實“大南溝抓兩茶,小南溝抓蠶桑,高山頂抓民宿,半山腰抓畜牧,川道邊抓糧油”的產業布局,把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風景變“錢”景,率先探索三產聯動、城鄉融合、以城帶鄉的科學發展道路,打通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該村先后榮獲國家森林鄉村、安康市雙擁模范示范村、市鄉村振興示范村、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市級示范村、恒口示范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軍地合作添動力
為充分保障第一書記發揮駐村幫扶效應,該局先后落實駐村幫扶資金30余萬元,多次慰問駐村工作隊和村“三委”干部;推進黨員活動室項目征地2.3畝,向市民政局爭取建設經費23.8萬元,向市教體局協調一批體育健身器材設施。為牢牢把握軍民深度融合和支部聯學共建,該局先后聯合市民兵訓練基地、安康農商銀行、中國聯通安康分公司等單位,開展“相聚南山憶崢嶸,步步登高強體魄”“軍地支部結對互幫、官兵黨員攜手互助”等活動。
為進一步強化黨建引路、深化助農帶路、優化產業鋪路的駐村幫扶模式,借助創建全市首個雙擁模范村契機,該局在公路沿線安裝雙擁景觀、廣告牌、打卡點、路燈牌,引導27家軍創企業贊助參加雙擁共建活動;同漢濱區人民武裝部、恒口示范區社會事務管理局等12個單位召開支部聯建共創座談會,簽訂支部聯建共創協議書,夯實“黨員共育、資源共享、組織共建、能力共進、聯建共商”聯建機制,建立互利共贏的產品供銷渠道,在恒口示范區“溪映明月 南山云見”農文旅示范片區12個村采購農產品6萬多元、簽訂餐飲住宿消費訂單18萬元。還與安康軍分區、武警安康支隊等25家企事業單位聯合主辦雙擁年貨節,銷售“老兵硒禮”2000份,全面建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軍地合作“新引擎”,為駐村幫扶注入澎湃動力。
產業賦能啟新程
南山瀾是南月村第一個網紅民宿打卡點,曾多年火爆出圈。因故停業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出資重新包裝,注入老兵故事,厚植紅色元素,裝成老兵餐廳,再次招商,成功對外營業。
老兵餐廳業主白勝說:“我們平時一天都有兩三桌客人,周末或重要節假日客人更多,一年保守估計能掙20多萬元,日子越過越好。”南月村黨支部副書記康忠實介紹,自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和恒口示范區幫助大南溝修好首條瀝青路,現在這里道路四通八達,村民紛紛返鄉種茶發展文旅產業,不僅建起了民宿,還辦了農家樂。
該局系統謀劃強村富民路徑,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全力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突出“富、強、和、美”,按照“園區連線成片、民宿串珠成鏈、鄉村華麗蝶變”進行布局,全面帶動30%以上的農戶成果共享,已實現民宿集群、以工代賑項目分紅31.8萬元。
為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工程,打造一村一業產品,以“溪映明月,南山云見”康養民宿為主線,通過流轉閑置土地1700余畝發展生態康養,發展650畝富硒茶種植產業,帶動75戶家庭和20戶殘疾人家庭增收致富,實現產值200多萬元;協調技改老油茶園1900畝,共享100萬元項目資金,不僅增加了產業收入,還幫助30多個家庭變身“上班族”;新招商引進陜西豐硒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800余萬元,流轉土地498畝,將原牡丹園區改造成茶桑、果桑、菜桑體驗園;引領“小茶園、小果園、小花園、小漁園、小菜園”建設,大力發展小規模養殖庭院經濟12戶,實現收入共70余萬元。
為有效盤活閑置資源,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該局引進安康竹隱山居民宿管理有限公司、陜西南山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對大南溝58套閑置舊房進行提升改造康養民宿,新修3.38公里旅游公路、新建8.3公里旅游步道,大力發展涵蓋研學旅行、農事體驗、雙擁共建等分享經濟和體驗經濟,唱響“春賞花、夏嬉水、秋品果、冬觀雪”的休閑農業四季歌。目前,南山云見民宿被文旅部評定為國家丙級民宿,實現年接待游客7萬余人次,年產值1280萬元。
孝義新風繪和美
原牡丹園是南月村對外的一張靚麗招牌,因經營不善導致集體經濟投入失敗,村干部束手無策,老百姓怨聲載道。
該局駐村工作隊聯系司法部門,先后兩次發律師函,多次電話溝通,最終成功追回32萬元欠款及一年分紅。2024年底,南月村滿心歡喜地將“情系南月促振興 幫難解困獻真情”等3面錦旗送給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這是該局駐村幫扶工作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落實恒口示范區全面深化“黨建引領·三治結合”鄉村治理模式的小舉動。
為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在南月村便民服務中心建立“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體系,強化矛盾糾紛化解黨支部統籌、村委會終結、片區主戰、小組兜底、網格前哨功能,邀請相關組織對黨員干部群眾做健康心理輔導。尤其注重引導“能人回村”,率先成立退役軍人志愿大隊,將政治過硬、威信高、熟悉社情民意的退役軍人選為大隊長,發揮他們在就業創業、志愿服務、政策宣傳、矛盾排查等方面的作用,引導廣大群眾主動踐行孝義新風。
該局在南月村深入推進“孝義新風進萬家”活動,發揮“一約四會”、紅白理事會、“四議兩公開”作用,切實落實好“三力聯調”“說論亮”道德評議、“兩說一商”三項重點工作,努力打造共治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每季度評選12名“好婆婆”“好兒媳”“最美家庭”,走訪慰問了13戶困難黨員和41戶困難家庭,表彰獎勵27名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家屬。申報中高職“雨露計劃”14人,補助資金4.2萬元。
為匯集民智民力,涵養文明鄉風,該局先后聯系旬陽市退役軍人協會、安康市民俗攝影協會和新聞媒體等,在院壩會、院落會、村民大會上宣講孝義新風;組織村“兩委”、村鄉賢、能人大戶赴旬陽市紅軍鎮、蜀河鎮和紫陽縣蒿坪鎮及軍休大院參觀考察和學習美麗鄉村建設。邀請陜西散文學會、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等先后開展“反映鄉村巨變,助力鄉村振興”主題采風活動5次,在媒體發表稿件67篇。
實干擔當辦實事
如今,走在平坦寬敞的彩虹村道上,迎著月河吹來的清風,看著煥然一新的村容新貌,和美鄉村再也不是寫在紙上的規劃。
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該局幫扶在村界路邊和重要分叉口設立醒目標識牌,向大南溝村民聚居點投放嶄新的40個雞籠和40個垃圾桶。持續用“放大鏡”看群眾實際困難、“零距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面對面”采集民意民愿。該局黨組每半年準時聽取一次駐村幫扶工作匯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按月深入南月村調研走訪。駐村工作隊每月按時進行一次全面的入戶調查核實,各包聯干部持續加強聯絡。將全村劃分為幾大片區,成立13個網格,由駐村工作隊和“三委”班子主要負責兼任片區網格長下沉幫辦,配備13名網格員摸清村情民意,全年報送各類“急難愁盼”問題79件,已全部解決到位。
該局爭取鞏固銜接幫扶資金,修復損壞路面、塌陷路基6處120米,消除群眾出行隱患。配合做好對困難群眾的關愛幫扶,利用幫扶單位資源慰問困難群眾和退役軍人,為他們送去米面糧油。與安康市慈善協會對接,爭取10萬元“一日捐”資金修改便民橋1座,為困難大學生爭取獎扶資金2.3萬元。
為落實“住房安全穩固、衛生干凈整潔、雜物堆放有序、垃圾污水有效治理、庭院經濟美觀適用、生活習慣持續改善、機制建設長效管用”的要求,該局從村莊形象設計、文化宣傳、庭院經濟、田間小品實施宜居村莊建設,實施危房改造26戶、安全住房鞏固提升改造46戶,開展垃圾分類、廁所革命、拆除圍墻、美化庭院等常態化工作,使村莊面貌煥然一新。
“一年之計在于春,奮楫前行加油干。我們要把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部署的各項舉措落實落細,用實干凝聚起廣大退役軍人助推鄉村振興的奮進之力,為鄉村振興、駐村幫扶積蓄澎湃動能,努力繪就和美南月的精彩畫卷。”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曹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