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魏濤)蜿蜒起伏的漢江兩岸,層巒聳翠。放眼望去,滿眼皆綠,風景如畫。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安康這座城市的特點,一個是“水”,那么,另一個則是“綠”。
“一年栽五年的樹,一代人造三代人的林。” 綠化既是高水平低投入的城市生態美化形式,也是綠色循環富民的經濟發展方式,安康具有大規模高標準實施綠化的條件。
近年來,全市圍繞民生林業建設,調整林業發展思路,造林綠化從高山遠山向低山淺山和城鎮周邊轉移,著力身邊增綠,提升綠化品味和發展以茶葉、核桃為主的特色經濟林及林業園區建設,相繼開展“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等多項創建活動。
結合國家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穩步推進,通過瀛湖核心區綠化、大瀛湖綠化、漢江綠化、安康城區周邊綠化、“三沿三邊”重點區域綠化、縣區黨政領導造林綠化抓點、千里綠色長廊建設等重點綠化工程的實施,我市組織干部群眾投入生態基礎建設主戰場,取得了顯著成績。
據統計,全市1991-2017年共計造林綠化面積1950.77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540.96萬畝,飛播造林有效面積404.82萬畝,退化林修復5萬畝。實施封山育林346.42萬畝,成林撫育1362.29萬畝,幼林撫育1555.25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199.11萬畝。以平均每年造林綠化70萬畝以上的速度推進,全市林地面積明顯增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由50.2%增加到65%,全市有林地面積近2200萬畝,荒山面積下降到100萬畝以下,加快實現了我市森林資源總量的快速擴張,推動了安康林業跨越式發展,成為建設綠色安康、生態安康的重要支撐。2010年4月和2017年10月安康市分別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兩項殊榮。
貧窮不是生態文明,生態保護如果不能讓人民得到實惠,就會失去動力,也是不可持續的。實踐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安康,國土面積中山地占93%,特色產業要做大,必須上山入林。
2007年7月,寧陜縣被確定為全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在我市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2008年10月該縣全面完成各項主體改革任務,率先將306萬畝集體林地落實到戶,林權發證率99%。到2010年底,我市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通過了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的檢查驗收,全市基本完成了以“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為主要內容的主體改革任務。
“十二五”期間,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實施意見》,編制了《安康市林下經濟發展規劃》(2011-2015);“十三五”期間,市林業局印發了《安康市林下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和年度實施方案,積極爭取中、省林下經濟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引領我市林下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以林藥、林芋、林菜、林禽、林畜、林蜂、林游等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隨著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推進,山林經濟生產力得到極大釋放。2017年底,全市特色經濟林基地總面積達815.17萬畝,實現林業綜合產值182億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12.12%。今年上半年,山林經濟增速更是創下了32.9%的新高,繪就了一幅“高山特色木本油料、中山林下種養間套、淺山茶果桑畜環繞、河谷平壩花卉種苗、設施農業遍布川道、生態旅游鏈接城鄉”的綠色循環產業發展新畫卷。
在山林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市委、市政府立足資源優勢,突出“生態、富硒”特色,重點推進富硒產業發展,打造“中國硒谷、生態安康”地域品牌、城市名片。
截至目前,全市有38個富硒產品研發項目列入中央和我省重點科研計劃,開發推出包括富硒茶在內的70多個富硒產品品系。通過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共建中國富硒產業研究院,先后建成全國唯一的富硒食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國家級富硒產品科技創新孵化器,富硒產業連年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長。
因“硒”而富,富硒產業全面開花。2017年,安康富硒食品產業實現規模以上產值370億元,是5年前的4.2倍,連同一產中的富硒種養產業,富硒產業總規模已近600億元,“中國硒谷”已經成為提升安康特色產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新引擎。
令人期待地是,《安康市富硒產業發展2017-2020年行動計劃》確定了更大的目標:到2020年,富硒產業鏈產值達到2000億元以上,其中富硒食品產業總產值達到1300億元(其中富硒種養產值350億元),富硒服務業產值達到700億元以上。
未來,我市將按照“三產引領、一產奠基、二產支撐”策略,推動全市富硒產業向科技創新、精深加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將安康建設成為全國著名的硒療養生基地、全國最大的富硒產業聚集區和富硒產業標準化示范區,促進安康經濟由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變、富硒農業向富硒產業的轉變、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轉變,實現“以硒興業”、“以硒富民”、“以硒興城”,培育“世界硒源地”,打造“國際健康城”。
山還是那山,踐行“兩山理論”,安康的青山“長”出了大產業。如今,安康的山地因山林經濟和富硒產業的興起,成為群眾致富的“聚寶盆”“金飯碗”“綠色銀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安康實踐正在繪就一個欠發達地區發展的新樣本,生態經濟成為激活安康后發優勢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