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請您介紹一下農業農村部門“十四五”工作思路及目標任務?
阮家軍:“十四五”時期,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體推進,圍繞一個中心,突出三個重點,實施十大工程。始終圍繞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確保農村居民收入達到全省平均水平,增速高于全國水平。抓牢“農業高質高效”這個關鍵點,推進農業提質增效,保障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堅定不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找準“鄉村宜居宜業”這個突破點,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編制好村莊建設規劃,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夯實“農民富裕富足”這個落腳點,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就近就地就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深化農村改革,完善城鄉一體化政策。大力實施農業生產能力提升工程、現代農業園區提升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農業品牌建設工程、產業融合發展工程、數字鄉村建設工程、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工程、農業綠色發展工程、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鄉土人才培育工程。到2025年,全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構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搭建,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綠色崛起步伐加快。
記者: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啟首之年這樣一個關鍵節點,農業農村部門在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上有什么具體舉措呢?
阮家軍: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我們將圍繞打造千億級生態富硒產業大市目標,堅持“育良種、建基地、抓龍頭、創品牌、強科技”的工作思路,聚焦茶葉、魔芋、生豬、生態漁業、蠶桑等特色產業,選育一批優勢特色良種、建成一批優質產業基地、創建一批航母園區、培育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開拓一片穩定銷售市場、打造一批知名富硒品牌,建成一批十億級產業強鎮、百億級產業重點縣。
一是強化園區承載,推動產業集聚。堅持把農業園區作為承載發展、集聚要素、壯大產業的核心載體,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強化公共服務配套,突出資源整合,鼓勵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采取土地租賃、股份合作等方式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二是加強主體培育,構建經營體系。持續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十百千萬”工程,扎實開展國、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四級聯創,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成果轉化。繼續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發揮“國字號”科研創新平臺和科研團隊作用,全力推進良種繁育、標準制定、新品研發和質量安全監管實現新突破,推動更多技術成果轉化落地。四是突出項目建設,聚力招商引資。緊扣特色產業全產業鏈建設及高標準農田、農村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建立項目儲備庫。著力在招大引強上下功夫,力促重點項目落地見效,助推產業融合升級。五是加強品牌創建,加大品牌推廣。堅定不移實施品牌強農、質量興農戰略,全力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國家農產品全程質量控制試點示范市建設,加大五大產業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建成線上線下兩個市場,形成覆蓋全國、走向國際的營銷體系。
記者:這兩年受疫情影響,糧食、豬肉、蔬菜等重要農產品的生產保供問題引起了老百姓的高度關注,請您介紹一下“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部門將通過哪些措施來保障糧油菜肉蛋等重要農產品供給?
阮家軍:“米袋子”“菜籃子”直接關系老百姓利益,是農業農村部門的主責,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和放松。一是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圍繞建設100萬畝高標準農田目標科學布局,統籌規劃,全面加大農田綜合配套建設力度,大力實施“宜機化”改造,不斷提升耕地質量和農機化作業水平,為穩定糧食生產打好基礎。二是統籌利用撂荒地發展農業生產。加快撂荒地治理、防止耕地“非糧化”,我們將采取“四抓”和“四個一”措施促進撂荒地復耕復種,即:抓調查摸底、實行“一戶一碼”動態監管,抓統籌利用、實行“一戶一策”分類治理,抓政策扶持、實行“一獎一懲”約束激勵,抓宣傳引導、實行“一單一函”提醒告知。三是切實穩定生豬生產保供。圍繞構建現代生豬產業體系和年飼養量350萬頭目標,大力實施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積極推動東方希望集團、江蘇立華、北京中投億豪集團等大企業集團投資安康生豬產業,形成較為完善的種豬繁育、生產養殖、動物防疫、流通經營和市場品牌產業體系。四是加快蔬菜保供基地建設。緊緊圍繞安康中心城區、區縣城、萬人集鎮、移民搬遷社區等人口集中區,著力構建1個市級、10個區縣級和N個鎮級蔬菜保供基地,形成三級蔬菜生產保供體系。到2025年,全市建設保供基地示范園區不低于100個,蔬菜總面積保持在120萬畝、產量穩定在180萬噸以上,初步實現蔬菜生產自保自供發展目標。五是加強農技服務提產能。圍繞重要農產品生產,推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并加大農業科技示范,開展“千村千園千名技術干部進園區”活動,落實技術干部包抓制度,大力推廣輕簡化、省力化、高效化先進實用技術,全面促進科技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