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劉秀麗 楊升)去年以來,我市全力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安康路徑”,努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綠色發展新動能。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市13013個自然村(組)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全覆蓋,收運處置率達到92.93%;新(改)建衛生戶廁18874座,新建公廁122座,建成農廁革命整村推進行政村108個;新建39個行政村污水治理設施,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5.5%;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消殺9.9萬次、發動農民群眾投工投勞92萬余人次,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5.8萬噸、水塘6256口、溝渠2.6萬公里、農業生產廢棄物4.8萬噸。
提升農業綠色發展水平。全市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到8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93.12%,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保持負增長;開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4%以上;持續做好農業生產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6%,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82.2%。
提升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恢復治理歷史遺留礦山91公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42.69平方公里、中小河流52.6公里;科學開展國土綠化,累計完成營造林64.29萬畝,完成“三化一片林”森林鄉村建設8個;開展增殖放流活動26次,放流魚苗236.5萬尾,開展聯合執法186次,查辦違規案件46起,行政處罰12.93萬元,長江禁捕“四清四無”取得實效。
提升生態價值轉換能力。各縣(市、區)陸續完成“兩山資源公司”注冊掛牌,并加快組建“兩山”生態資源資產經營管理平臺;全市共有20家企業的36個產品榮獲綠色食品認證,全市綠色食品累計達101個;全市累計發展特色經濟林930余萬畝,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建設林業產業園區465個,累計培育涉林企業207家,創建省級和市級林業龍頭企業108個,使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
提升示范創建引領作用。嵐皋縣喜提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漢陰縣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鎮坪縣被省政府授予2021年度高質量發展“生態強縣”稱號,紫陽縣被授予“省級森林城市”稱號,全市21個行政村獲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命名,16家農業企業入選首批全國生態環保優質農產品包裝標識生產應用試點名錄;寧陜縣生態賦能鄉村振興案例入選全省鄉村振興生態振興類典型案例,國家鄉村振興局在全國予以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