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閻瑞先
三月的紫陽縣煥古鎮大連村沉浸在新茶即將上市的喜悅中。
上山進溝、走村入戶,到茶園查看茶葉生長情況、到茶廠檢查生產準備,組織選手備戰全省第三屆手工茶競賽……綠水青山間總能見到譚金花的身影。
從市總工會組宣部長到大連村第一書記,譚金花以村為家,與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腳步丈量茶山,用汗水澆灌茶園,短短一年多時間,就讓村民的生活發生新變化。
要干就干出個樣子
2021年8月,當譚金花到大連村時,村里的群眾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個女娃子來,能干啥?”
面對群眾的質疑,譚金花暗下決心:“要干就干出個樣子。”隨后便一頭扎進村里,走遍溝溝坎坎,摸清村情民意、了解群眾“急難愁盼”。她通過發抖音、微信朋友圈,幫助村民銷售手里的特產;隔三岔五上門入戶,照顧困難老人,給他們送去親人般的關愛;三組的產業路、七組的產業橋在強降雨中被沖毀,嚴重影響兩組村民生產生活,她又馬不停蹄聯系協調5萬元資金進行修復……
駐村幫扶以來,譚金花的臉曬黑了,身體變結實了。大連村的群眾發自內心地說:“這個工會來的女娃子真行,干起工作來不要命!”
做強做大主導產業
茶產業是村里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譚金花多方“取經”,積極與行家里手探討茶葉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金點子”。
根據實際需求,譚金花組織村民安裝了11條、總長5500米的生態山地軌道運輸機,免費為茶農運輸物品;采用無人機植保飛防,降低茶園管理成本。在充分運用好現有的集體資金的同時,譚金花帶領村“兩委”搶抓機遇,于2021年底成立村集體實體企業——紫陽縣宦姑碼頭茶葉精制發展有限公司,采用“村集體+粗制茶廠+農戶”的模式,在全縣范圍開展茶葉精選加工、包裝、銷售項目,僅2022年春季累計精選、包裝茶葉10余噸,引進銷售訂單100余萬元。
發展茶產業給村民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據統計,2021年全村分紅26.25萬元,戶均收益961.7元;2022年在留足集體發展基金外仍拿出23.5萬元進行分紅,全村戶均收益876.7元。
一副柔肩挑重擔
“一年多不在家,我們村的變化大得很!山上的茶園用上了自動化設備、安置點干凈整潔、村道路寬敞明亮,還修了好幾處停車場。”這是大連村外出務工人員的真實感受。
2021年底,面對大連村村委班子變化、無人主持工作的局面,煥古鎮黨委決定由譚金花主持村“兩委”工作。
譚金花深知責任重大,為此,她及時調整工作方向,從調整配強村班子入手,宣傳黨的政策、加快文明鄉村建設、規劃茶葉新發展項目……一件件實事干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建強村黨組織,積極培養優秀村支部書記接班人,每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建成大連村黨員活動室,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繁榮鄉村文化,積極組織開展手工制茶競賽活動等活動,每年為大學新生每人發放3000元金秋助學金。鞏固茶產業發展,今年以來,譚金花和村黨支部一班人一起深入調研走訪,將村內撂荒茶園全部流轉,由大連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統一經營,目前已有8戶茶農超30畝撂荒茶園的10年經營權被順利流轉,其中20畝茶園即將開采鮮葉。
在譚金花的帶領下,大連村已成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安康市首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百千工程”示范村、紫陽縣“美麗家園示范村”,紫陽縣人才振興試點示范村、文化振興示范村。
看著眼前連片起伏的茶山和村民信任的目光,談起今后的打算,譚金花笑著說:“能取得這些成績,是與群眾一起干出來的。今后我仍將全心全意服務群眾,當好群眾的知心人、帶頭人,一如既往地奔跑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為村民增收、為組織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