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湫水
市農業農村部門今年以來著眼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目標,扎實推進“三個年”活動,以項目建設為引擎,培強漁業發展基礎,不斷提升全市生態漁業綜合產能和質量效益,為建設秦巴山區農業強市貢獻漁業力量。
緊盯政策抓謀劃爭取。堅持“抓項目就是抓機遇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長遠謀未來”,把項目謀劃、爭取和實施作為推動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按照“在建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的要求,緊盯中省項目資金支持方向,圍繞稻漁綜合種養、陸基高位養殖、池塘改造、生產加工等領域,編制安康生態漁業產業鏈項目庫,謀劃項目總投資超過5億元,推動更多重點項目擠進國家和省級“大盤子”。2020年以來,全市共爭取漁業項目資金6070萬元,處于全省領先位次,有力地推動安康漁業提質發展。
緊盯重點抓項目實施。充分利用項目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漁業發展,支持漁業產業擴面增量。三年來,通過項目帶動,水產養殖面積已發展到19萬畝、增長3.64%,水產品產量達到4.42萬噸、增長6.48%,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22.03億元、增長15.36%,其中稻漁綜合種養面積達到3.35萬畝、增長3.5倍;陸基高位圓池從無到有,僅2022年就新增養殖水體2.6萬立方米;池塘畝產達到2258.6斤、增長35.26%。建成全省首創試點的智慧漁業監管服務平臺,在11個企業安裝智慧漁業設施設備242臺套。發展水產加工企業4家,先后開發出自嗨鍋、即食食品、分割魚、小龍蝦預制菜等系列,水產品年加工能力達3000余噸。漁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91家,通過土地流轉、勞務用工、股金分紅等多種方式,有效帶動群眾增收,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先后涌現出旬陽綠富地、嵐皋嵐翠湖、嵐皋綠水、漢濱五福鮮等一批帶農益農的優秀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