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錢運立
在安康市市政園林處,提起廖邦友,同事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這位1972年出生的老黨員,現任安康市市政園林處黨委副書記、副處長,扎根基層33年,用匠心與擔當書寫了一座城市的成長故事。他先后榮獲陜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陜西省氣象災害應急先進個人、安康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等多項榮譽,成為安康市政建設的一面旗幟。
從山區走出的“筑路人”
廖邦友的成長之路,與山區農村的交通困境密不可分。從小目睹鄉親們跋山涉水的艱辛,他立志改變家鄉的交通狀況。從省交通學校畢業后,他毅然回到石泉縣交通局,從基層崗位做起,一步一個腳印,用所學知識服務家鄉建設。
調入安康市市政園林處后,他依然保持著務實本色。他深入調研、勤于思考,力求每個項目方案最優化、投資最節省。33年來,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國家級行業核心期刊發表8篇論文,主持的《一種具有自潔功能的固液分離裝置及化糞池》獲國家發明專利。他依托東壩漢江大橋等項目進行關鍵技術研究,多次獲得省級科技獎勵。
攻堅克難的“鐵先鋒”
廖邦友的工作態度可以用“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來形容。他帶領團隊以精湛的技術和出色的管理能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在文昌南路建設項目中,面對高擋墻和高填方的技術挑戰,他統籌考慮質量、安全、投資及工期等因素,編制專項作業指導書,確保工程按期高質量完工,成為城市建設的典范。在環城干道江北段建設項目中,他攻克了道路線位線型技術難點,制定了科學方案并成功實施,建成了安康市里程最長、等級最高、功能最全的市政道路工程。
在東壩漢江大橋建設項目中,他負責質量安全及技術管控工作,引進第三方檢測監控機制和大橋建設全過程視頻監控平臺,確保工程按期建成并榮獲國家級優質工程獎。此外,他帶領技術團隊攻克了長春路西段跨襄渝鐵路轉體大橋項目,成功實現單個T構轉體質量1.6萬噸、跨度85米的轉體任務,該項目榮獲陜西省優質工程獎。
為民服務的“暖心人”
廖邦友深知,只有建設好“大家”,才能讓千萬個“小家”過上幸福生活。在安康“十四五”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他再次肩負重任,擔任長春片區項目指揮部技術管控組組長和新關廟漢江大橋工程建設組責任副組長。他帶領團隊日夜奮戰,兩個項目均獲評市級文明工地。
為破解地方財政壓力,他成功包裝世界銀行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貸款項目,爭取外貸資金4億元,推動17個項目包順利實施。
廖邦友牽頭制定市政園林設施運維細則和考核辦法,推行網格化管理機制,消除安全隱患200余個,確保群眾腳下的安全。
他還組建“市政橙”黨員突擊隊,高效處置26次城市內澇及旱情災情,展現了卓越的領導能力。他堅持開門問策,傾聽民眾需求,發布《一江兩岸公園廣場“微改造、精提升”征集意見》,建設3座市政“紅色驛站”,為市民提供生活服務和幫助。紅色驛站被表彰為全省新業態就業群體黨建品牌,他負責的支部也被授予全市首批“五優黨支部”榮譽稱號。
廖邦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他的名字和“市政鐵軍黨旗紅、園林城市爭先鋒”的黨建品牌一起深入人心。他用智慧和汗水塑造了一座幸福的品質之城,為安康城市建設和行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