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賈濤 盧嘉欣)今年以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以“學習型、改革型、創新型、服務型、落實型”五型機關建設為主線,以“學”筑基、以“改”破局、以“服”提質、以“法”固本、以“創”驅動,促進行政審批服務提質增效。
學習型筑基,淬煉擔當作為硬本領。堅持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和周“兩例會”學習制度,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充分運用陜西干部網絡學院、學習強國等平臺開展“指尖充電”,推動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向實戰能力不斷轉化。組織開展全市政務服務辦事員執業技能培訓,市、縣區共計300余名綜合窗口、導服工作人員實現了“持證上崗”。特別選派50名干部職工前往中山大學開展為期一周的沉浸式研學,讓珠三角改革春風激蕩秦巴干部思維,以灣區速度和經驗激活安康審批服務新實踐,讓學習型機關建設鍛造干部過硬履職本領。
改革型突破,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改革突破口,持續推進流程再造效能革命。實現30項中省“一件事”和19項市級特色“一件事”上線運行,截至目前辦件9000余件。創新推行“三前移三減少”機制,通過流程再造,實現辦事環節、申請材料、審批時限“三減聯動”,累計精簡辦事環節1189個,減少收取材料1249個,壓縮審批時限59.73%。織就“跨域通辦”服務網,與5省10個地市簽訂跨域通辦協議,在全市范圍內推動167個事項跨域通辦,讓改革紅利加速轉化為發展動能。
服務型提質,繪就溫暖政務同心圓。組建幫辦代辦隊伍,對特殊人群和重點項目進行幫辦代辦、上門服務、全程代辦,收集中心項目代辦需求1000余個,市級幫辦代辦3萬余人次。創新實施“上門辦”服務模式,針對交通、衛健等領域14項高頻事項,通過預約服務、聯合服務等方式,主動為地理位置集中或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便利,推動“人找服務”向“服務找人”轉變。政務大廳新增公安出入境11項高頻業務“一窗通辦”,配備智能自助設備,實現“就近辦理、只跑一次”,53項公安業務辦理時限壓縮57.6%。打造24小時自助服務區,實現政務服務不打烊。
落實型固本,鍛造審批鐵軍新形象。組織培訓行政審批服務局29名工作人員考取“行政執法證”,為執法主體合法性筑牢根基。加強學法用法培訓,每年按時組織干部在“法宣在線”進行學習,邀請法院專家講授行政許可法律風險防控,提升干部法律素養和風險防范意識。聘請專業法律顧問嵌入審批環節,為審批過程筑牢風險防控堅實壁壘。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機制,推行“窗口無否決權”服務,通過“日巡查、周考勤、月通報”嚴格內部管理,2024年以來,累計糾治違規行為50余次,退回不合格窗口人員2名,以剛性制度鍛造“審批鐵軍”隊伍形象。
創新型驅動,激活智慧政務新引擎。持續加強“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建設,全力推動“秦務員”APP城市頻道建設和PC端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優化信息化服務能力。推動電子證照系統、審管聯動信息系統應用,加快推進電子證照跨部門共享互認,強化政務服務數據共享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12345平臺建設,提升數據智能分析水平,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讓數字政務成為安康高質量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