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謝應梅 陳延安)冬日的嵐皋,天藍水碧,層林盡染,寬敞的水泥路通村到戶,靚麗的房屋掩映其間,花果茶園隨處可見。
2017年以來,嵐皋縣以振興鄉村、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望為目標,以脫貧攻堅為抓手,先后選取四季鎮天坪村、民主鎮榨溪村和南宮山鎮作為以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的創新試點,聚合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穩步推進。
放大鄉村發展生命力
“你看,像許家院子這樣的老宅,我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并沒有把它單純地看做落后淘汰的對象加以拆除,而是把它看做我們鄉村振興所需要的文化根脈和歷史遺跡進行修繕和保護。”2018年12月4日,在南宮山鎮桂花村二組,鎮黨委書記劉志海指著眼前一座頗為壯觀的泥瓦房說。
以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首先必須統籌謀劃。嵐皋提出了“五統籌五確立”原則,即:統籌農村與城鎮關系,確立優勢特色;統籌近期與長遠關系,確立目標利益;統籌一二三產布局,確立增收骨架;統籌發展與保護關系,確立生存理念;統籌經濟與社會關系,確立幸福內涵。
統籌謀劃結果最終以方案形式呈現。各試點鎮村,均在扎實調查研究、不斷修改完善和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基礎上,形成“一總多分”的近遠期目標任務完成方案。
科學特色定位、形成群眾可持續增收的支撐是方案要解決的重點。經研究,南宮山鎮按照“魅力田園、錦繡花里”田園綜合體定位,天坪村按照“巴山樣子·楊家院子”鄉村旅游品牌定位,榨溪村按照“果蔬之鄉”定位。
“總定位”又可由多個“子定位”組成。“如南宮山鎮‘魅力田園、錦繡花里’田園綜合體,就由南宮山北線巴山巴文化暨獼猴桃田園綜合體、南線古稻田園綜合體和西河生態畜菜田園綜合體組成。”嵐皋縣扶貧局局長江賢文說。
“每個子定位又包括多個建設單元,比如北線巴文化田園綜合體就包括3000畝巴山獼猴桃種植園、300家巴人民居風格改造以及50余處觀光步道和亭榭。”劉志海說。
與此類似,全縣試點鎮村總規劃子規劃、總方案子方案、總定位子定位和建設單元陸續出臺靠實,鄉村發展生命力在脫貧攻堅基礎上進一步放大,拉開了鄉村振興序幕。
用項目撐起鄉村振興的脊梁
前不久,剛從外地打工回來的民主鎮榨溪村村民張道益一下車就愣住了:兩年前,村里還是窮街陋巷,如今,藍瓦白墻的新居鱗次櫛比,院后茂林修竹,門前溪水潺潺,花草依依。最終還是侄子前來領他到了新家。
放下行李和家人見面后,張道益便迫不及待地參觀新家,再轉身來到街上,興致勃勃地欣賞起來。原來,兩年時間里,房屋是新修的,道路是新建的,路燈是新擎的,連衛生所、學校、水電通信等設施都是嶄新的。
張道益越看越興奮,聽說老家也變了,騎上摩托車就往山上來,只見原先坑洼泥濘的土路早已硬化為水泥路,幾面山的茅草坡已經成為枝葉密匝的獼猴桃產業園。放下摩托車,張道益任著性子在山頂吼了好一陣子。
榨溪村的變化,正是嵐皋以主導產業為核心、以基礎改善為重點、以基本保障為底線,統籌脫貧攻堅等各方面建設項目和工作措施撐起鄉村振興脊梁的結果。
產業發展方面,嵐皋從扶持千家萬戶轉變為集中扶持土地流轉、規模經營,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快生產要素聚集,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復合業態,促推核心產業規模化、現代化、品牌化發展,帶動群眾穩定持續增收。
基礎設施方面,嵐皋按照“全域旅游”標準,全面改善試點區域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環境、公共服務等條件。建設旅游安保、產業觀光示范路;按照景點標準提升河道整治水平;加快免費WiFi和4G無線網絡覆蓋面;發展有品位有特色的農家賓館、鄉村客棧、民間美食。
基本保障方面,嵐皋統籌推進搬遷、就業、教育、醫療、社保、文化等方面項目建設,加強良好民風的培育和涵養,充分發揮黨在農村發展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唱響鄉村振興的多聲部
曾經水流湍急、山勢險峻、誰看都搖頭的四季鎮天坪村,如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景點。滄桑的麻柳訴說無限的古趣,嘩啦啦的河水自成一道風景線。有“巴山樣子”之稱的“楊家院子”農家樂、農家賓館懸燈拽旗。五米寬的水泥路爬坡上嶺,挽起片片菜園、果園、花園。
“2017年以來,我們先后統籌財政專項資金、縣級配套資金、項目整合資金、金融扶持資金、市場主體資金‘五個400萬元’以及陜西師范大學、縣財政局兩處幫扶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方面工作。”天坪村支書楊文芳介紹。
統籌財政、金融、社會支持力度,是嵐皋以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創新試點行之有效的方式。財政方面,嵐皋主要通過整合涉農資金,合理安排,持續投入。
金融支持方面,嵐皋用好支農再貸款、扶貧再貸款、扶貧小額貼息貸款和互助資金,有效解決投入不足難題;支持推廣涉農貸款保證保險、小微企業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
同時,吸引有實力、有責任心的市場主體進入創新試點區域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加強與省市在嵐皋定點扶貧單位、蘇陜扶貧協作聯系對接,唱響鄉村振興“多聲部”。
2018年,嵐皋三個創新試點共整合資金2.25億元,在試點鎮村建設移民搬遷安置點7個,搬遷群眾 770人,新建和改造公路33.7公里,建設飲水灌溉設施17處,惠及3695人,建設標準化衛生室3個,修繕中小學幼兒園4所,建成縣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10個,帶動 857戶2397人脫貧。
“今后,我們將在創新試點基礎上,進一步總結經驗,逐步將脫貧攻堅統籌農村發展創新試點工作推向全縣,唱響鄉村振興主旋律,為加快美好嵐皋建設和同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大干快干。”嵐皋縣委書記周康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