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李隆均 實習記者 馬娟)今日,記者從安康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2019年第四場新聞發布會獲悉,我市在去年持續用力推進“十大行動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基礎上,今年又開展了規范中介服務、規范涉企收費、誠信體系建設、優化便民服務和促進政策落地落實等五大專項行動。全市各級各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把“五大專項行動”作為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總抓手和著力點,經過不懈努力,已取得階段性成效。
及時發布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及時梳理了中介服務事項,制定公布了《安康市市級中介服務事項清單》(第一批共70項),明確了中介服務事項的名稱、設定依據、中介服務實施機構等內容。對市級部門行政審批涉關中介服務情況進行了全面排查,未發現在職人員和離退休人員在中介服務機構中兼職(任職)情況。對市級中介服務機構進行梳理,編制了市級中介服務機構名錄。
構建了涉企收費制度性規范。印發了《關于開展非稅收入涉企收費專項檢查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的通知》《安康市涉企收費及民生重點領域價格檢查工作方案》《關于報送非稅收入情況的通知》,進一步加強涉企收費監管,督促各執收單位嚴格按政策征收。同時,各涉企收費主管部門設立舉報投訴電話和信箱,拓寬社會監督渠道;開展涉企收費清理整頓工作,要求涉企收費主管部門對收費政策進行清理,明確已經取消、繼續保留、降低標準的收費政策和具體項目,并將清理結果予以公告和公示。經清理,我市行政事業性收費涉企收費項目為22項、經營服務性收費項目為3項。
線上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按照中省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統一要求,安康政務服務網和信用信息網全面使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注冊用戶達3.4萬人,位居全省第二;依托“中國建行援建·安康智慧治理”服務平臺建設,開發“i安康”手機APP,143項便民服務事項實現“掌上可辦”;整合人力資源、衛生健康、住房公積金等領域高頻熱點事項,在政務服務網“i安康”手機APP上建設政務服務特色旗艦店;完成市級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并與省級平臺實現對接。搭建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電子證照等基礎數據庫,梳理市級71個部門、476個業務系統的資源目錄,編制信息資源4709條,信息項63856個,匯聚人口、法人信息數據530余萬條。
開展政務誠信公示和政務失信排查治理。開展政務誠信承諾歸集公示,建立了政務誠信檔案。以信息歸集為基礎,以全面公開為手段,著力強化政府誠信的引領示范作用。印發了《關于歸集公示政務誠信承諾信息的通知》,在“政務誠信承諾信息報送系統”上傳報送了市、縣相關部門1621條公開承諾信息,建立了政務誠信檔案,并通過政府網站、部門網站、信用網站多渠道進行了公示。同步執行政務“五公開”制度,即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積極組織市、縣各級政府部門,各類事業單位和基層自治組織開展政府失信事項排查,并針對排查出的具體問題制定整改計劃;利用“中國建行援建.安康智慧治理”服務平臺,在建行業務模塊中探索建立以共享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黑名單、社保等信用信息共享為支撐的新型融資撮合模式,創新推進新社區工廠貸、富硒茶葉貸、扶貧助農貸等“信易貸”普惠金融產品,從而提高信用狀況良好對象的貸款可得性。
梳理便民利企政策核心條款和業務流程圖。堅持“簡政易行”原則,采用“顆粒化”方式,對公安、市場監管、人社、發改、稅務等19個市級部門的利企便民政策進行梳理,明確辦理流程、辦理部門、辦理時限、辦理材料、聯系電話等要素,形成190項市級利企便民政策核心條款和82張政策落地流程圖,目前已在安康市政務服務網發布。